《面对现代性挑战:清王朝的应对》,“现代性虽产生于‘西方’,却不等于‘西方’。在某种程度上说,西方与非西方都是现代性的载体,是现代性由先而后的历史展现过程--1840年,由英国挑起中英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在暴力、屈辱和反抗中开始了‘现代性追求’的历史过程。”本书以此观点为前提,顾了清末中国首次面对现代性问题时的反应,并探讨了对其后的历史进程的影响。
读完雷颐先生的《面对现代性挑战:清王朝的应对》一书,感慨良多。于是趁这个周末的上午得闲,在电脑前随意记录下一些感受。 正如张之洞等人所言:晚清时期的中国状况,乃是“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华数千年文明史中,虽然历经分分合合,并且作为国家主体的汉...
评分大清朝勾勒华夷秩序的美梦被洋鬼子的船坚炮利打回现实,无奈改官制、废科举、佯立宪,可是帝国的小脚终究慢了半拍,原本温和的改良派也被生生逼成革命派,当统治的合法性和官僚系统的基础被抽走,帝国的坍塌也就指日可待了。师夷长技,反落得断送我大清朝,历史跟老佛爷的玩笑...
评分大清朝勾勒华夷秩序的美梦被洋鬼子的船坚炮利打回现实,无奈改官制、废科举、佯立宪,可是帝国的小脚终究慢了半拍,原本温和的改良派也被生生逼成革命派,当统治的合法性和官僚系统的基础被抽走,帝国的坍塌也就指日可待了。师夷长技,反落得断送我大清朝,历史跟老佛爷的玩笑...
评分 评分本书梳理了清末时期,在面对现代性思潮入境中国时,清政府的种种应对以及背后的考虑。从中不难发现,革命的最大缔造者不是别人,正是清政府自身,正是它对权力的眷恋以及改革步伐的滞后一点点将原本占主导地位的立宪派推向革命。书中很多地方,可以看出有意在同当下的中国对照,不难看出作者的一片苦心。
评分从现代性理论角度看晚清变局的史论佳作,晚清统治者面对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次次丧失变革和发展机会,一次次拒绝自我革新,最终导致激进革命的爆发,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评分2012Nov阅,京东网购,好书,看了个开头就吸引你一直看下去,启发你的思考,从现代性的角度看晚清的七十年,而且知道了西方现代性的发展脉络,从人性的复苏到工具理性到宪政制度,以后再找相关的书来看。 附路的讨论也好,有从土地的,有从经济的,从各个具体角度看辛亥革命,每一个都有大文章
评分保守的清王朝与伟大的李鸿章对当下时局颇具警示意义,此书篇幅不长,抛出不少有趣观点,又大扫我盲,另外最后讨论部分杨奎松先生的亮相实在抢眼。
评分晚清的慈禧把教育科举改了,立宪不知真假,她死了,权力真空化,底层无变化。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东南自保,地方势力抬头,被国军和共军又军事化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