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精神史研究

六朝精神史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吉川忠夫
出品人:
页数:469
译者:王启发
出版时间:2012-1-1
价格:4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068378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思想史
  • 魏晋南北朝
  • 海外中国研究
  • 日本汉学
  • 历史
  • 魏晋南北朝史
  •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吉川忠夫
  • 六朝历史
  • 精神史
  • 文化研究
  • 士人精神
  • 思想演变
  • 历史哲学
  • 魏晋风度
  • 文化传统
  • 时代精神
  • 学术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六朝精神史研究》以六朝时期为中心,历史跨度纵贯汉唐,通过综合性和个案性的考察与研究,对中国中古思想史以及中古政治与学术和思想的表现之间的联系等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描绘。《六朝精神史研究》积著者近二十年之功,所论述的内容包括:六朝士大夫精神生活的总体风貌,从汉代走向六朝过程中的思想变迁,集中于六朝时期而围绕着何休范宁、范哗、沈约、颜之推、颜师古、葛洪、道宣、傅奕等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人物的著述及思想特点,还有汇集于这个时期的儒释道三家关系中的诸多问题和著名的论争等。《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六朝精神史研究》是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思想史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作者简介

吉川忠夫,曾任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京都大学名誉教授。长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著作有《真诰校注》、《研究》、《六朝道教研究》等。

目录信息

译者的话
中文版序
序章 六朝士大夫的精神生活
前言
一 由汉代至六朝的展开
1 六朝式精神的萌芽
2 儒教批判与儒教的变化
二 六朝式精神的诸相
1 容纳佛教
2 隐逸思想
3 山水思想
4 “自然”思想
三 士大夫的自我变革
第一部分 从汉走向六朝
第一章 党锢与学问——特别以何休为例
前言
一 东汉的太学
二 党锢与太学
三 何休的立场与方法
四 何休与清流思潮
结语
第二章 真人与革命
前言
一 汉魏禅让革命之际的真人
二 真人赤精子
三 白水真人
四 《太平经》与真人
结语
第二部分 范氏研究
第三章 范宁的学问
前言
一 范宁的出发点——《王弼何晏论》
二 理想主义的挫折
三 《谷梁传集解》的成书
四 范宁的门阀观
结语
第四章 关于踞食论争
前言
一 踞食论争的背景——范泰与祗洹寺
二 踞食论争的经过
三 踞食论争与范氏诸人的思想
第五章 范晔和刘知几
前言
一 刘知几对《后汉书》的批判——之一
二 在狱中与诸甥侄书
三 刘知几对《后汉书》的批判——之一
四 范晔的“意”
第六章 范晔与东汉末期
前言
一 逸民与党人
二 正道与权道
结语
第三部分 沈约研究
第七章 沈约的传记与生活
前言
一 吴兴沈氏——沈约的家族背景
二 出生与父亲之死
三 西邸的谈客
四 绝望的时期
五 梁朝政治下的晚年生活
暂且的结语
第八章 沈约的思想
前言
一 沈约的社会思想——之一
二 沈约的社会思想——之二
三 沈约的精神生活诸相——特别是其宗教生活
四 沈约的世界观
结语
第四部分 颜氏研究
第九章 颜之推论
前言
一 江南贵族社会的悲惨结局
二 颜之推的江南社会批判
三 颜之推与华北社会
四 颜之推与学问
五 作为政治人的颜之推
结语
第十章 颜师古的《汉书注》
前言
一 颜师古以前的《汉书》学
1《汉书》的成书及其被接受
2 作为刑政之书的《汉书》
3 旧注家们的时代
4 江南的《汉书》研究
5 华北的《汉书》研究
二 颜师古的《汉书》之学
1 师古注的完成
2 作为家学的师古注
3 文本的确定
4 姚察注与师古注——颜师古与南学
5 若干的社会史考察
6 师古注的基本性质
7 与古代世界的邂逅
结语
第五部分 六朝人与宗教
第十一章 师受考——集中于《抱朴子内篇》
前言
一 明师·口诀
二 先师郑君
三 抱朴子学谱
结语
第十二章 中土边土的论争
前言
一 唐代初期的天竺中土说
二 天竺中土说的形成
三 是夷夏还是戎华
结语
第十三章 夷夏论争
前言
一 《夷夏论》的构成——道·迹·俗
二 顾欢的立场
三 论争的展开
结语
第十四章 中国的排佛论的形成
前言
一 僧祐《弘明论后序》
二 《颜氏家训·归心篇》
三 道宣与傅奕
第十五章 六朝时代对《孝经》的接受
前言
一 作为幼童课本的《孝经》
二 作为宗教经典的《孝经》
三 纬书与《孝经》
四 《孝经》的随葬
结语
后记
人名·书名·作品名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你可以说原作者日文写作别扭,那这段瓦莱里的话应该可以翻译得通顺一点吧: 就像是给那意想不到地受到冲击,而到现在突然无意识的身体的存在以新的感觉一样,接受来自这些事件的打击,对可以将那种存在推向不安的什么东西的存在而感到漠然。(第29页) 不明觉厉,这段说的什么...

评分

评分

你可以说原作者日文写作别扭,那这段瓦莱里的话应该可以翻译得通顺一点吧: 就像是给那意想不到地受到冲击,而到现在突然无意识的身体的存在以新的感觉一样,接受来自这些事件的打击,对可以将那种存在推向不安的什么东西的存在而感到漠然。(第29页) 不明觉厉,这段说的什么...

评分

评分

我覺得讀吉川先生的日語很吃力,這書我學日語以前就讀過,感覺長句太多,很別扭。序章那部份,《日本學者中國史研究論著選譯》(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20717/)有另外一個翻譯,高下立見。今天又在看,遇到一處错誤。 例一:范泰,東晉永和十一年,作為范甯的長子...  

用户评价

评分

里面人、事虽古,思想却与今人无异,难怪有人说人类思想历史根本没有进步一说,只是无数的变形与循环

评分

虽然有学者指出这个译本存在不少问题(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0573d60100wisz.html),且书中时有疏误,但这部著作还是很扎实且不乏敏锐的见解的。

评分

反正日本人做学问的优缺点都很明显了,史料功夫是绝对细致,但论述上就各种似是而非浅尝辄止。而且作为一本专著,各篇论文之间并没能完全捏合成一个焦点明确的整体。这书更合适的体例恐怕是砍掉三分之二,不是不要了,而是把大量实证性的文献对比考证分散到脚注和附录里去,剩下三分之一主文,读起来大概会爽利很多。

评分

感觉吉川可能不太懂道教,大概也不熟悉谶纬,真人、葛洪和孝经的几篇不是太好。梳理排佛论的几篇很实用,概念分梳清晰,把玄谈理得普通人也能看明白,很感恩。家族史的几篇其实还是日本汉学最喜欢的人物侧写,讲沈约和颜之推都有一些独特的切入点,汉书颜师古注的一篇梳理材料来源太硬核了,恍惚感觉自己在看一篇绝望的博士论文……但最后收尾非常浪漫,很切近的温柔之心,使人感受到吉川自己的寄托。

评分

里面人、事虽古,思想却与今人无异,难怪有人说人类思想历史根本没有进步一说,只是无数的变形与循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