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因比论汤因比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汤因比 历史 历史哲学 谈话录 史观 英国 文化 随笔
发表于2025-04-03
汤因比论汤因比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本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汤因比晚年与英国“自由欧洲”电台播音员厄本的直播访谈对话录,成书之后一年汤因比便以86岁高龄离世,因此本书某种程度也是汤因比一生辉煌学术生涯的概览。对话总体分两部分,上篇“方法”侧重于历史观,下篇“模式”更多是方法论,对于学养不够、一直读不大懂作者《历史研究》等煌煌大著的我而言,本书因为问答的形式和访谈双方简练扼要的语言,内容相对易懂一些,读后也能快速领略汤因比在历史、文明和宗教等领域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评分前半部分非常好,对其中一些观点印象深刻。后半部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引起我个人不适此先不谈...最后谈论中国,共产主义以及毛泽东的部分就可以称之为一派胡言了。但对于他个人,批评是无意义的因为他代表的是一群人。另外有些事情就是无法理解的,不是智力的问题。
评分无法评述....
评分撇开汤因比的巨大光环和或许是翻译得不够流畅不说,看此书我的收获是——对于两个破折号之间的内容你最好不看或者后看。作为“国际性智者”,汤因比试图以各种“文明”为研究的基本单位,站在宇宙的高度来俯瞰人类历史等各方面的整体性概况,启迪未来。他说一二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化的国家之间的内战;马克思主义不注重对作为个体的人的拯救,而认为牢固的阶级感情可以甚至代替民族主义,这种错误似乎就可以预见到苏联的迟早解体。作为“挑战-应战”例子之二的外部无产者可能比内部无产者更容易创造宗教似的的更高级的文明。这是物质现实的作用么?历史需要科学的务实和艺术的激情。人生是一种关于脆弱和不安的隐喻,而在这种普遍中负彩的情况下,多数人被召唤,少数人则被选择。
评分曾经的如雷贯耳已经变得耳熟能详,这就是时间的力量
1972—1973年间,英国“自由欧洲”电台播出了一组广播对话节目。对话双方,一位是电台播音员厄本,另一位便是被誉为“国际性智者”的著名历史家汤因比。对话以生动的言辞、敏感的话题、独到的见地,谈古论今,纵论时势,引起当时世界各地关注。
本书即是在汤因比与厄本的广播对话记录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由于意识形态上的隔阂和认识上的片面,汤因比对战后东欧、前苏联以及中国的某些看法未免失之偏颇,但汤因比对历史本质的认识、研究历史的方法以及他的一些见解,确实发人深省。
“我在给贝利奥尔学院专攻古典文学的大学生们讲授修昔底德的著作时,恰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时,我茅塞顿开,我们此刻、现在、现时、现世的所有体验已经被修昔底德在他那个世界体验过了(修昔底德,经历了公元前4世纪初的罗伯奔尼撒战争)。那时我带着一种新的理解...
评分我很偏爱那些生于十九世纪末、见证过一战二战、卒于二战后的知识人(我写这句话的时候,脑子里想象的空间仅仅是欧洲),我认为我能在他们那里找到最深刻最多样的思路,我不认为如果最恐怖的运动曾经出现过,我们还能凭什么对当下的社会保持乐观。阿诺德·汤因比说他自幼接受的...
评分我很偏爱那些生于十九世纪末、见证过一战二战、卒于二战后的知识人(我写这句话的时候,脑子里想象的空间仅仅是欧洲),我认为我能在他们那里找到最深刻最多样的思路,我不认为如果最恐怖的运动曾经出现过,我们还能凭什么对当下的社会保持乐观。阿诺德·汤因比说他自幼接受的...
评分厄本:在毛泽东逝世后,难道专家治国论者就不可以(在美国人或苏联人的帮助下)选择那种曾使日本和苏联在短时间内成为强大国家的同样危险的工业化吗?这种诱惑将会是强烈的,而儒家的背景也许并不足以使中国人停滞不前,尽管他们被劝告道(我确信他们是不会被说服的),他们作...
汤因比论汤因比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