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所安,一名斯蒂芬・歐文。1946年生於美國密蘇裏州聖路易斯市,長於美國南方小城。1959年移居巴爾的摩。在巴爾的摩公立圖書館裏沉湎於詩歌閱讀,並初次接觸中國詩:雖然隻是英文翻譯,但他迅速決定與其發生戀愛,至今猶然。1972年獲耶魯大學東亞係博士學位,隨即執教耶魯大學。二十年後應聘哈佛,任教東亞東,比較文學係,現為詹姆斯・布萊恩特・柯南德特級教授。有著作數種(其中《初唐詩》、《盛唐詩》、《追憶》等已被譯為中文),論文多篇。其人也,性樂煙酒,心好詩歌。簡脫不持儀形,喜俳諧。自言其父嘗憂其業中國待無以謀生,而後竟得自立,實屬僥幸耳。
由宇文所安編著的《迷樓》內容介紹:“迷樓”原指隋煬帝在7世紀初
建造的一座供其恣意享樂的宮殿,其本義就是“讓人迷失的宮殿”,無論
是誰,隻要進入迷樓,就會迷而忘返。宇文所安這部著作模仿迷樓的架構
,將來自多種不同文化、多個曆史時期的詩歌放在一起進行深入探討,由
此論述中西詩歌中的愛欲問題,這些詩作本來毫無歸並一處的理由,然而
彼此結閤,卻益覺其氣韻生動。
作為一種比較詩學,《迷樓》不拘限於歐洲傳統中那些人人耳熟能詳
的作品,而是突破常規,將生的與熟的、古的與今的作品結閤起來——否
則,那些與傳統類彆格格不入的作品就會被強行納入其所不從屬的類彆,
或者被視為外來的少數派而棄置不顧。本書的成功之處,不在於提齣瞭什
麼觀念結構,而在於這些詩歌給我們帶來的愉悅,以及當我們放慢腳步沉
思這些詩作時感到的快樂。
哦,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精彩的绪论了。看惯了刘小枫他们巾头气十足的“诗与哲学”的争论,再看宇文所安谈论诗歌与我们的欲望,飞流直下,目不暇接。 诗歌是怎样嘲笑我们的虚弱,激起我们这些螺丝钉从革命的大机器上脱身的强烈欲望?而共同的价值,又如何…………………………(待...
評分相比于《追忆》、《他山的石头记》,《迷楼》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不太易读。但是,仍然延续了宇文所安那种独特的分析风格。 这是一种与国内所常见的考证派以及索隐派根本不同的风格,也与应用西方文论分析中国文本不同的风格。他遵从的是从人的内心去分析中国诗歌文本,因此在其...
評分尽管我有所避讳,不称这些陆续冒出来的汉字组成的团体为“书评”,但是在未来的读者心目中并不能达成共识。对于一篇文章(我更乐于叫“文学作物”),人们总是想找到一种辨识办法,将其体裁叫出来,就好像从芸芸众生中找到了一支醒目的小分队。于是,我要下一番功夫,使读...
評分尽管我有所避讳,不称这些陆续冒出来的汉字组成的团体为“书评”,但是在未来的读者心目中并不能达成共识。对于一篇文章(我更乐于叫“文学作物”),人们总是想找到一种辨识办法,将其体裁叫出来,就好像从芸芸众生中找到了一支醒目的小分队。于是,我要下一番功夫,使读...
評分前面看宇文所安的书,有《追忆》《宇文所安自选集》《初唐诗》《盛唐诗》,现在只还剩下些印象,个人感觉《追忆》是其中最好的一本,作者的个性、分析都凸显的很好,由小诗、小情景而引入一个很宽广的的视野,可以看出宇文所安沉溺于诗中很深并很有所得。宇文所安所写的...
他人之眼與解釋得好看
评分不知所雲
评分經典之作!!第一章和第四章、第五章非常精彩!……作者從那些很常見或者不經常見的詩作中,敏銳地發現瞭新的問題,,從那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屬於不同文化和曆史時期的中西詩作中,發現最動人的聯係。……帶著我們巡曆中外古今詩學之迴廊,從《伊裏亞特》《陌上桑》到白居易、蘇東坡、裏爾剋、聶魯達,從《莊子》《禮記》到康德、尼采,逶迤走來,移步換景。它不僅是一部彆齣心裁的比較詩學論著,也是一部見解獨特的詩歌理論。 【私以為,書中對白居易和蘇東坡的“燕燕、燕子樓”、石崇、杜牧的“綠珠、金榖園”的詩詞,對張先《一叢花》和濟慈等西方詩的“欲望”解讀太牛逼瞭!!……幽深奧妙,妙語連珠,對新思維是一種極好的饕餮享受!比較文學的盛宴、美景!】
评分非常喜歡,其他等我慢慢寫一點兒。
评分沒來得及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