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心理学

谣言心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辽宁教育出版社
作者:奥尔波特
出品人:
页数:172
译者:刘水平
出版时间:2003-03
价格:9.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8264883
丛书系列:新世纪万有文库·外国文化书系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传播学 
  • 谣言 
  • 心理 
  • 谣言心理学 
  • 奥尔波特 
  • 传播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大部分日常社交谈话总包含着谣传。日常生活中我们与朋友聊天时,也充斥着各种有根据或无根据的小道消息。

这种社交谈话只是向我们的对话者表达一种含糊的友好感觉,避免沉默的尴尬,它们只是谣言传播的一种形式。

谣言的散布一直是重大的社会和心理问题,在危机时刻更是如此,每当社会局势紧张,不实的报道便恶毒地增长。

在大多数事情上,我们都是非专业的,谣言就因此而产生。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去检验我们所听到的是否背离证据的外在标准,即使有时这些标准存在,也能得到。所以我们抵御谣言惟一可靠的方法就是对所有道听途说的描述持普遍怀疑的态度。希望读者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能形成谨慎的怀疑态度。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散布谣言的动机 任何人类需求都可能给谣言提供推动力。性兴趣是产生许多流言董语与大多数丑闻的原因;焦虑是我们常听到的恐怖威胁性谣言的动力;希望与渴望产生白日梦式的谣言;仇恨产生指责性的谣言与讲谤。 好奇是谣言产生的原因。发泄情绪,缓解感情冲动。 拒绝面对其过失的...

评分

去年看了部剧《千谎百计》,讲老千的,不是一个老千,而是一群老千,一个人去骗人或许比较难,一群人去骗人那就恐怖了,当这一群人还是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化、专业化的老千组织时。对这个题材甚是喜欢,于是对欺诈与谎言也有了兴趣,遗憾的是专门考察此类现象的书貌...  

评分

怪谁呢,一开始没有翻译好?英文的rumor翻译成中文,成了“谣言”。此外,Gossip是“流言”,hearsay是“传言”,都属约定俗成。就中文的语源来说,“谣”本有民间流传之意,陈诗采谣以知民风,乃是统治者了解民间舆论的重要渠道。可是到了现代汉语里,“谣言”成了贬义词...  

评分

在这么严肃的一本学术著作面前,起了个神马鬼的读书笔记名……读完整本书,想起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的犀利吐槽了,“我是不大愿意摆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架势,这里面总有些自鸣得意的成分,那会让有幽默感的人觉得你在装腔作势。”放到这里,172页的研究,恰恰就说了人...  

评分

最近谣言多,建议大家看看此本小书,以下摘自《谣言心理学》。 1.这一谣言是否只是热门话题中仅供参考的消息? 2.讲述者与听众是否对证明它的证据缺乏可靠性的标准? 3.是否同时存在含糊性和重要性?哪一点更为突出? 4.谣言用何种方式反应出“另有所指”? 5.它是否对复...  

用户评价

评分

以下是书中的几个主要概念(制造谣言必备):      谣言公式      R(Rumor,谣言的广度强度)~i(Importance,重要性)×a(Ambiguity,含糊性)      谣言传播(歪曲)的基本模式      简化(Leveling):谣言中省略了大量有助于了解事实真相的细节。   强化(Sharpening):当一些细节被删去后,那些保留下来的细节就更为突出、重要。   同化(Assimilation):简化和强化不会随便产生,而只会在与谣言传播者过去的经验和现在的态度一致的情况下产生。 182/27,103-107,

评分

饶有趣味。

评分

rumor是如何产生并蔓延开的呢?这本给了我们一个解答。rumor的流传和传播者自身的体验有着密切联系,以暗示着其心理诉求。实验部分特别值得认真读,可以了解对其变化的逻辑。而最后一章更是总结出了一个研究流言和辟谣的框架——某觉得某组织真的要好好学习下【远目

评分

通俗的专业论文

评分

“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刑责”这都有点扯淡,最好的态度是对一切道听途说的消息保持怀疑态度,可问题是,这会不会太累了···所以,在我看来,关于“谣言”,本来就是一件“信不信由你”的事儿,有时候大家明知道是谣言不还是传的不亦乐乎,比方说2012。呀,万一那是真的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