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森教授撰写的这本《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第1章对集团和组织行为的某些方面作了逻辑的理论的解释。第2章考察了对不同规模的集团进行分析的含义,并得出在许多情况下小集团更有效率、更富有生命力这一结论。第3章考察了赞成工会的论点的含义,并得出以下结论:某一形式的强制性会员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工会是生死攸关的。第4章运用本研究中提出的方法对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理论进行考察并对其他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国家理论进行分析。第5章按照本研究阐述的逻辑对许多政治学家使用的“集团理论”进行分析,并证明对这一理论的通常理解在逻辑上是矛盾的。最后一章提出了一个与第1章概述的逻辑关系相一致的新的压力集团理论。这一理论说明大的压力集团组织的会员制度和力量并不是游说疏通活动的结果,而是它们其他活动的副产品。
1.最近又翻看了一下这本书,买了10几年,书都发黄了。 2.原理仍然没问题,但时代多了互联网,结论可能会有较大变化。 3.行动成本与收益的测量是奥尔森理论的基础。 4.由于互联网的出现,行动成本,尤其是行动的串联成本大大降低,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大集团的行动性质向小集团...
评分 评分《集体行动的逻辑》的读后感 老师在这本书中提出的引导性问题是关于“在国家政治中,利益集团是一种好的力量还是坏的力量”。有关集体的行动代表的是一种关于利益集团理论的运作过程。集体顾名思义,就是有共同利益的个人为了某种利己的目的而汇集在一起所形成的团体。而集体行...
评分奥尔森的这本《集体行动的逻辑》,是建立在理性人的假设基础上的。传统的看法认为“有共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集团通常总是试图增进那些共同的利益”,比如马克思的阶级观、民主国家中的“罢工”行为等。但是奥尔森教授从理性的“个体”展开研究之后,认为在大规模群体的集体...
评分大致地看了一下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总感觉着一直在围绕着一个主题——“利益”,各种各样的利益,无论哪种行为,最终都会被归结为简单的利益,这的确也是十分简单的道理,或许这与我们曾经接受过的一些东西发生了冲突,给人一种三观混乱的感觉,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
搭便车理论。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1强制性,2选择性刺激,3减少分利者。另外,对初级集团次级集团的划分依据与通选课上学到的不一样。
评分烂书读多了的结果就是这种书现在才读完
评分一个人不管是否属于一个集体,他的行为始终指向个人私利,这是人的本性也是理性。但这种自利目标常常与增进集体利益并不等同。因为集体利益是一种公共物品,每个成员都可以享受它、消费它。那么每个成员的理性选择尽量等待其他人提供公共物品,而不去主动提供公共物品,除非自己花费的成本小于个人所享受到的公共物品。
评分个人利益+搭便车效应
评分搭便车理论。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1强制性,2选择性刺激,3减少分利者。另外,对初级集团次级集团的划分依据与通选课上学到的不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