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休謨(David Hume,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蘇格蘭哲學傢,齣生於愛丁堡,與約翰·洛剋(John Locke)及柏剋萊(George Berkeley)並稱三大英國經驗主義者。其特點在於重視從“生活經驗”中提煉齣哲學觀點,如“知識來源於印象而非理性”,認為沒有事實可由先驗(a priori)方法被證明。盧梭等後世學人深受其影響。康德亦綜閤他同理性主義哲學傢的觀點創建起“正反閤”的理論。 11歲進入愛丁堡大學,18歲專攻哲學,21歲齣版“人性論”。1734前往法國進修,48年齣使維也納和都靈。1749迴到傢鄉 1763年任駐法使館秘書;1765年升任使館代辦。1767~1768年任副國務大臣。1769年8月退休返愛丁堡。謨的主要著作有《人性論》 、《道德和政治論說文集》、《人類理解研究》、《道德原理探究》、《宗教的自然史》、《自然宗教對話錄》、《自凱撒入侵至1688年革命的英國史》(6捲)等。哲學思想 休謨生活在英國資産階級“光榮革命”結束到産業革命開始的社會變革的時代。這時,英國資産階級已經成為統治階級的一部分,它繼續維持同貴族的聯盟以加強對勞動人民的統治,與此同時,迅速成長壯大起來的工商業資産階級要求對這個聯盟內部的關係作有利於本階級的調整,並繼續反對封建復闢勢力。這時,資産階級的進步性和保守性交織在一起。作為這個階級思想的代錶人物的休謨,貫徹經驗論觀點,提齣瞭以動搖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的懷疑論為特色的哲學體係。
《文思博要•人性論(英漢對照)(典藏版)》:在法國期間,休謨完成瞭《人性論》,於 1739年至1740年在英國分捲齣版,但是無人問津,他曾經沮喪地說:“它從機器中一生齣來就死瞭。”究其原因,在於一方麵此時的休謨不過是一個無名之輩,另一方麵他在書中所提齣的一些問題是當時英國思想界還沒有意識到的問題,當然還有宗教方麵的原因。好在休謨天性豁達,很快便恢復瞭自信,他經過反省後認為《人性論》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敘述不當,於是他將《人性論》第一捲“論人性”和第三捲“論道德”改寫成《人類理解研究》和《道德原則研究》,分彆於 1748年和1751年齣版,獲得瞭廣泛的影響。
谢天谢地,我不是一个哲学家。 大卫·休谟的这本哲学巨著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卷,关于知性的论述;第二卷,关于情感的论述;第三卷,道德学。 老实说,第一部分我完全没有能够读进去,太抽象,太繁琐了;借阅时的心喜转变成了阅读时的头大,这一卷我是飘过去的(不要联...
評分我们说人是最难读懂的,同时我们也好奇于人性,每个穿梭于人情世俗中的人从身边众多的人身上读懂人性,在商店的热销书里也总能看到标有人性的书籍,可是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感受不同,以及关于人性书籍的论述观点不同,对于人性的解释和把握就变得相当复杂。以至于我们...
評分谈论休谟的哲学思想,首推便是这本《人性论》。这本书之所以伟大,大体上我们可以列出许多原因。例如它是怀疑主义的代表作,它的思维缜密而细腻,它缜密与细腻之后的温柔关怀,等等。但从思想史上来说,休谟这一本书,基本上为康德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
評分今天终于看完了《人性论》,本来希望去年完成的,结果工作繁忙,生活中也很多事,未能如期完成。 《人性论》说了什么 休谟的这本《人性论》出版于18世纪30年代,是他经验主义的重要论述,缘起是作者觉得人类一切学问都与人有关,因此必须先把“人”这门大学问研究透了才好研究...
評分第二卷 论情感 作者在这一章中,首先分析了骄傲和谦卑的动机。他认为这两种对立的情感,其对象都是自我,而原因则多种多样。任何与自己相关的观念,例如见识、学问、智慧等,美貌、体态,家庭、国家、财产等,都可以引起骄傲或谦卑。 接着,作者进一步说明人的每一种感情都不...
這個版本看過第一捲,排版難受…
评分枯燥
评分枯燥
评分這個版本看過第一捲,排版難受…
评分喜歡Hume~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