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本芭娜娜(1964-),本名吉本真秀子,生于东京,日本大学艺术系毕业。毕业后一度在餐厅当服务员。1987年以《厨房》获海燕新人文学奖,次年再度以《厨房》获泉镜花文学奖,后陆续获山本周五郎奖、紫式部奖等文学大奖。1993年获意大利SCANO奖。作品畅销,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受世界各地读者关注,掀起“芭娜娜热”。
天生异能的少女弥生屡获天启,终于来到了“阿姨”的家——言行乖张古怪的音乐教师雪 野,就独居在那所充盈着浓浓绿意的古宅里。时间在两人的共处中无声流逝,近乎透明。一个阴翳的下午,雪野的钢琴声在空气里渐行 渐远,弥生19岁的初夏物语却由此展开。“阿姨”?亲生姐姐?雪野心中有何不可承受之痛,让她逃避至今?弥生和雪野扑朔迷离 的关系,将以怎样的追踪和救赎才能揭开迷底?
不管别人说诸如此类并没有太强思维性的小说怎么样。我很喜欢。细腻的文字。每一个文中人物的心情都配套着当天斑驳的树影。和煦的阳光。空气密度大到让人无法呼吸。希望看到一部由它而来的电影又不希望。这便破坏了一切自己塑造的喜爱的心情。看文字便是有这种好处就是任何...
评分有那么一些感觉,是你我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时间里,会突然拥有,并且共通的。那些稍纵即逝的感觉抓住某一个时机,突然逼进你我的胸腔,挥之不去,且又喷吐不出。它们总是能让你我无奈,感怀,并且寂寞。 为什么说是“寂寞”呢——你知道:心里有了一种令自己动容感觉,却无法...
评分最喜欢里面那句: 我不是失去了阿姨和弟弟,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发掘出了姐姐和恋人。 原来,失去与获得一样,也可以非常美好啊。
评分 评分喜欢阿姨(姐姐)!吉本芭娜娜真是太细腻了。
评分这次路途上读的几本书都很喜欢。日本的青春文学(我自己的称法),和日本的青春电影一样,常常很淡却情绪很浓。对于情绪的烘托,不能不说是一种天性。也许高手们可以把写作与自己分开来,自然的去塑造一种情绪与气质,但是很多时候,填充于字句之间的情绪,还应该是作者最自然的个人气质体现吧。哀愁的预感应该就是这样一本书,很奇怪的从一开头,书就已经有了一种情绪,一路看下来,都没有任何的偏离。感情细腻,故事上讲虽然不是轻易可以找的到共鸣的情节发展,甚至有点离奇,但是丝毫不让人觉得夸张或太过虚构。也许长大过程中的寻找,是每个人都没可能错过的。
评分断断续续的读了大概半年的时间。弥生,雪野,有时候她们会做为梦境飘进我的大脑里。香蕉阿姨的书给我的感觉总是飘忽不定,黏稠反复。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才可以理直气壮的慢慢读,读个半年一年也行。
评分情景渲染篇幅过多 因为失去的伤痛而忘却了过去 却得到了预知的能力 这也就是哀愁的预感 在人物关系意义上不如《厨房》来得干脆 阿姨成了姐姐,而弟弟成了爱人这层关系铺垫不够
评分喜欢阿姨(姐姐)!吉本芭娜娜真是太细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