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猶太人。他是20世紀罕見的天纔,真正的天纔,是“歐洲最後一名知識分子”。本雅明的一生是一部顛沛流離的戲劇,他的卡夫卡式的細膩、敏感、脆弱不是讓他安靜地躲在一個固定的夜晚,而是驅使他流落整個歐洲去體驗震驚;本雅明的孤獨是喧嘩和運動背景下的孤獨,這種孤獨既令人絕望,又摧發希望,本雅明的寫作就永遠徘徊在絕望和希望之間,大眾和神學之間,這種寫作因此就獲得瞭某種暖昧的倫理學態度。
德國文化批評傢瓦爾特·本雅明在西方思想界的地位和影響,自六十年代以來一直蒸蒸日上,目前已毫無疑問地躋身於二十世紀最偉大作者的行列。而在這一小群傑齣人物之中,本雅明又屬於更稀有、更卓爾不群的一類。對此,早在六十年代末,當“本雅明熱”橫跨大西洋在北美登陸之際,漢娜·阿倫特就在她為英文版《啓迪》(Illuminations,紐約,一九六八年)所作的長篇導言中詳加闡述。
本書具體收錄瞭:《從“資産階級世紀”中蘇醒張旭東》、《瓦爾特·本雅明:1892-1940漢娜阿倫特》、《論尼古拉·列斯剋夫》、《論波德萊爾的幾個母題》等文章。
浅薄如我,未读过列斯科夫的作品,也不曾看过本雅明的书,但《讲故事的人》这篇一万五千字左右的文章,以作者深刻的思想和译者优美的文笔,给我带来了不少感受到“刹那震撼”的时刻。有一段时间没有读过这样令人惊喜又崇敬的文字了,关于故事的讲者和听者,关于死亡与记忆,关...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磨磨蹭蹭看完瞭 讀本雅明的感覺很像錢鍾書 經常會因為不夠係統而感到睏惑 但一不小心又會發現很好玩很讓人驚喜的東西
评分“為瞭藝術,何妨世界毀滅”是“為藝術而藝術”的極緻,一語警醒我。對“曆史”的思考也過於迷人
评分技術是現代哲學的一大推動力。西方批評傢的一大本事是被它評騭的東西好像都是它派生齣來的。
评分主要看瞭阿倫特的導言。
评分主要看瞭阿倫特的導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