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秀山,男,生于江苏扬中,祖籍镇江。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读本科,1956年从该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由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至研究员并该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该院哲学系主任,该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专攻西方哲学,兼及美学,旁及中国传统哲学。著有《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等,其专著及论文、随笔收入《叶秀山文集》四卷;近年专著《西方哲学史导论》上编,以及论文若干。
哲学系新生和爱好者极佳入门读物
哲学研究者和教学者很好的参考书
曾获第三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我国著名哲学家叶秀山先生在北大哲学系给本科生开设的“哲学导论”课讲稿整理而成。它以论带史,以史显论,将西方哲学的千年历程和作者50年来研究哲学的丰富经验,融合在对哲学理论的论述中娓娓道来,深富哲学的内在张力;哲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如哲学的危机和哲学的可能、哲学的权利、形而上学与哲学、存在论的古今变异、知识论与存在论、宗教与价值论,等等,以面对面的讲述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既是哲学系新生和哲学爱好者极好的入门读物,也是哲学研究者和教学者很好的参考书。
本书自2006年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曾获第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题名、第三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本次重新校订再版,纠正了原版中的一些错误。
【推荐语】
学外语有听、说、读、写,学哲学也有。“听”是听课,“听”别人“说”;“说”是表达自己的意见、观念。“听”、“说”结合起来就是“对话”,有人说是“辩论”。
我觉得,我们做哲学的,还是要多注意一点儿“写”;反过来说,学哲学的学生、研究生,要多注重一些“读”。“听课”不能代替“读书”。读书是我们学哲学的最主要的方式,没有什么别的方式比它更重要。
——叶秀山
哲学本身就是人对自然生活的环境、社会、还有一点未来的认识和看法。 作为理论它可以。作为生活指南差点,活跃脑袋、麻痹精神还可以。现实大于任何一切意识形态,你最多用其伪装一下自己,别人还有别人的伪装。
评分哲学本身就是人对自然生活的环境、社会、还有一点未来的认识和看法。 作为理论它可以。作为生活指南差点,活跃脑袋、麻痹精神还可以。现实大于任何一切意识形态,你最多用其伪装一下自己,别人还有别人的伪装。
评分不同哲学表达着不同思想,它们看起来或者针锋相对,或者相互超越。哲学本身自其产生起,就从未有过统一于一说。虽然历史上曾经有过(将来很可能也还会有)哲学之外的某种权力要求哲学统一于一说,但是,这种统一将不可避免地被哲学本身所瓦解。因为哲学的本性使它总是求新求异...
评分读之前对于哲学不怎么了解,只是看过一本好像是湖南大学的一本哲学史,而且仅仅看到中世纪就停下了。 读这本书前两章感觉很晦涩,但是读到后面就觉得很有启发了。有人评价这本书先入为主,我觉得入门式的书籍可以不一定要完全追求完全正确,体系完整。能够接引菜鸟进入,了解其...
这才叫平实易懂吧,虽然哲学概念依然艰深晦涩,但比起罗素先生那本是友好多了
评分以论带史,以史显论,深富哲学的内在张力。 哲学系新生和爱好者极佳入门读物,哲学研究者和教学者很好的参考书,曾获第三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评分对于这种感悟似的哲学书,现在都觉得比较low
评分还是不错的中国式教材哦。观点一直在以不同说法重复。。。所以难免对于入门者难读。
评分需要再多读几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