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将比较史、历史社会学、文本分析与人类学融于一体,提出一个解释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具有哥白尼革命特质的新理论典范,把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作为研究起点,而民族这种特殊的人造物就是“想象的共同体”。接着论证了民族主义是如何从美洲最先发生,然后再向欧洲、亚非等地逐步扩散的历史过程。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Benedict Anderson,当代重要的民族主义理论家。1936年出生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1941年,为躲避日益升级的中日战争,随全家离开中国。1953年,安德森进入剑桥大学求学,主修西方古典研究与英法文学;1958年远赴康乃尔大学投身乔治,卡欣门下,专攻印尼研究,之后又将研究 目光转向其他东南亚国家。1983年,出版民族主义研究经典著作《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一书。除《想象的共同体》外,其他著作还有:《比较的幽灵:民族主义、东南亚与世界》《革命时期的爪哇》《美国殖民时期的泰国政治与文学》和《语言与权力:探索印尼的政治文化》等。
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一书的横空出世,为民族主义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这个范式努力避免了“欧洲中心”或“西方中心”的观点,把常被人忽略的美洲,东南亚甚至非洲囊括入其宏大的理论体系。但是,出生于中国云南的安德森,对于中国这个无论面积、人口或影响力都...
评分 评分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其实可以参见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也可以参阅叶普·列尔森的《欧洲民族思想变迁:一部文化史》或者其他学人的著作。由于我现在住院,手头资料匮乏,因此以下叙述基本以安(liu)德(zhong)森(jing)为主。 中世纪以后拉丁文的衰落与宗教革...
评分 评分文末吴叡人的译后记真的“别有滋味”。
评分缺点很多,比如这套理论对中国没有整体性的解释力(只有方言传播、印刷资本主义这样的个别概念能拿来参考下),对主要论述对象东南亚的民族主义起源的考察,也是粗疏的,甚至简直可以用草率形容。但是提供的分析进路很好,值得借鉴。其实马克思已经说过了,资本主义不仅给前现代社会带去了殖民,还意外地让它们开启了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门路。
评分比旧版全,比台湾版略有词句删节,少了台湾演讲两节,多了两节大陆讲座。原来作者60年代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分裂联合王国。
评分东南亚和欧洲历史不太了解,读起相关章节很吃力。民族意识的起源,语言,官方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爱国主义种族主义。
评分对东南亚历史了解不够的情况下读着是很有压力的,因为作者在举例时往往迅速在不同民族国家之间跳切,所以结果就是,虽然篇幅不长,要完全跟上节奏却并很不容易,好在主要的观点都会非常明确清晰地列出来,对于民族主义出现的原因和发展的历史是一个总括性的介绍。不过看的时候也在想,对应当下多多少少已经有些不够了,即使附加上他在国内的两场讲座也不够,尤其是印刷资本主义的部分,本质应该是媒体技术的革新,放在当下来看,这革新已是发展到了互联网技术和电子产品的阶段,民族主义也在这个过程中开始被软硬件更进一步形塑,就比如说在提到华人时强调“主要都用微信”,也确实微信在深刻影响着很多华人的民族主义想象。只是还不清楚目前有没有在这个方向上进一步分析的文章。应该有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