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共同体

想象的共同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Benedict Anderson,当代重要的民族主义理论家。1936年出生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1941年,为躲避日益升级的中日战争,随全家离开中国。1953年,安德森进入剑桥大学求学,主修西方古典研究与英法文学;1958年远赴康乃尔大学投身乔治,卡欣门下,专攻印尼研究,之后又将研究 目光转向其他东南亚国家。1983年,出版民族主义研究经典著作《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一书。除《想象的共同体》外,其他著作还有:《比较的幽灵:民族主义、东南亚与世界》《革命时期的爪哇》《美国殖民时期的泰国政治与文学》和《语言与权力:探索印尼的政治文化》等。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出品人:
页数:263
译者:吴叡人
出版时间:2016-8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3849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民族主义 
  • 人类学 
  •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 政治学 
  • 社会理论 
  • 政治 
  • 美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作者将比较史、历史社会学、文本分析与人类学融于一体,提出一个解释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具有哥白尼革命特质的新理论典范,把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作为研究起点,而民族这种特殊的人造物就是“想象的共同体”。接着论证了民族主义是如何从美洲最先发生,然后再向欧洲、亚非等地逐步扩散的历史过程。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想象的共同体》这本书逻辑严密,层层相扣,引证充分,是难得的一本不但自成体系、自圆其说,而且接近滴水不漏,没有多少逻辑漏洞的书。这在以注重破坏性和解构的左派论述中是非常难得的。以往的左派论述中,往往为了提出一个崭新的角度,或者给出一个经典认识的解构,而作出...  

评分

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其实可以参见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也可以参阅叶普·列尔森的《欧洲民族思想变迁:一部文化史》或者其他学人的著作。由于我现在住院,手头资料匮乏,因此以下叙述基本以安(liu)德(zhong)森(jing)为主。 中世纪以后拉丁文的衰落与宗教革...  

评分

评分

评分

原作者:彭晓芸 原题:《当插科打诨遭遇民族主义》 发表在http://opinion.dwnews.com/news/2011-09-27/58164940-2.html (节选) 这里不能不提起由台湾学者吴叡人翻译的班纳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经典著作——《想象的共同体》,这本被翻译成三十几种语言的著作...  

用户评价

评分

建构但并不虚幻。此版比之前大陆版多了些内容,但肯定还是有所取舍的,如安德森在末章评价了几乎全世界的译本唯独未评价大陆版,实在不可思议。

评分

没有觉得这个译本有多好,可能是原作英文书写的缘故,长句,长短句夹杂翻译腔有浓重。Amazing!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和佩里·安德森是两兄弟,总之,两兄弟的风格就是超宏观书写的瑰丽风习作。加之本人世界主义的出身和颠沛流离的生活经验,一定程度给予了“臆想”经典之作的说服力。“民族主义先于民族产生,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尽管如此,仍需借助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技术中介印刷术的推波助澜作用。如何论证这一“想象”或曰“人为的创造”,但又不是官方意识形态操纵的幻影和激情?作者必须对两者做出区分,如今,区分两者如何可能,确有必要?局外人的视角和过量的倾注同情,作者矗立骚乱街头,“你不要害怕,跟你无关”,或者适合大器晚成的安德森另一职业可能是战地记着?众多的港校和西方大学,社科楼一定不会缺少南亚-东南亚研究中心

评分

译者是上世纪台湾人,部分长句翻译得非常拗口

评分

由于这本书太过经典,“民族本质上是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这个核心思想,自己早就已经从别的地方吸收过。第一次听的时候很受震动,觉得民族原来不完全是自然融合而成的,还有许多主观能动的因素在里面。但是回过头来读这种观念出处的原著,反倒有些失望。作者尝试用宗教共同体、王朝统治以及时间观念的变化去解释民族产生的文化根源,并且着重梳理了印刷术对于民族意识生成的发展。个人觉得这几个维度不一的因素,并不能真正严谨自洽地解释民族如何通过借由想象去生成,借由想象去凝聚人心。

评分

读完《椰壳碗外的人生》后立刻紧接着读本书,前言就说起安德森是在印度尼西亚过世的,一瞬间几乎有点泪目,能在最牵挂的学术母国告别人世他一定很欣慰;椰壳碗几乎是本书的大型导读,对理解安德森观点大有裨益,正如作者自陈的他并没有把本书视为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书,总体上确实不算太深奥枯燥,更为中性而非贬义的角度来理解民族主义,某些地方近乎混合着某种类似于读人类学作品之感,最重要的观点“不是民族产生了民族主义,而是民族主义创造了民族。”可能恰好刚读完《传统的发明》没多久,民族主义在作者看来是“一种新的、被创造的社会事实”感觉与霍氏一书有相似的理解问题的角度;但是对于“弥赛亚时间”“空洞、均质的时间”的概念不敢说自己真的完全读懂理解了;补充了清华讲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