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一代强人袁世凯洪宪称帝不得人心而病故,他身后留下的所谓北洋军阀,是始创于袁世凯小站练兵的一个军人集团。《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依据史料,围绕五四运动,重点关注北洋三杰之一王士珍退出后冯国璋、段祺瑞的直皖之争,以及北洋第三代吴佩孚势力崛起。还原修正了教科书中对五四这场其实持续年余,也对后来国家政治走向产生极大影响的运动中各色人等——在其间的真实动作与种种滥觞。
张鸣名作《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修订重出,作者特为新版作序并修订内容。洗出五四的底片,带领读者重看五四的经济真相、文化真相。
本书点出历来被视为道德高尚的这场爱国学生运动中,军阀与学生怎么互相利用达到各自目的;细数文献证据,总结群体性政治运动自身的逻辑——悲情制造;所谓三个卖国贼亲日有征,曰卖国是否能坐实;缘何不做皇帝一片丹心只为统一中国抵御外侮的皖系段祺瑞落得凄惨下场……
——————编辑推荐——————
对于“五四”,现在有一股否定的潮流。只是人们否定的往往是“五四政治运动”之前的“新文化运动”。认为这场运动毁弃传统,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伤害巨大,反倒对五四政治运动没有什么意见。而张鸣先生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化领域必需的变革。恰恰是目的崇高、道德高标的爱国学生运动里面充斥了权力技术的运作。目标既崇高,遂遮掩了手段的卑下。且军人派系之争利用运动;运动中的学生也利用了军人。北洋系的第一次大裂变,就因这场持续一年的学生运动的余波而发生,由此改变了民国政治的走向。此言是否公允、此论是否有据,尽在这本《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全新修订版之中。
张鸣 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长于北大荒。出生赶上鸣放,故曰:鸣。一辈子养过猪,做过兽医,大学学的是农业机械,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辛亥:摇晃的中国》《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重说中国近代史》等。
张鸣个性鲜明,宁折不弯,因此一生碰壁无数。而在嬉笑怒骂中,又藏着严肃的悲悯之心,对中国社会各种历史性问题的探索及研究从未停止。由幼及长,与书为伴,又使他文化底蕴与社会责任感等高,笔下文章有史可考、有据可查,道出的问题一针见血。他笔下的历史,因此残酷而真实。
这本关于历史的书与之前看过的感觉很不一样。可能角度不同,可能选取的历史片段不同。总之感觉很有趣,没有之前看过的那些书那么枯燥。也许作者就是想标新立异。不管怎样,作者的目的达到了。
评分中国上世纪那场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和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正好是中国军阀割据,天下混沌之时。这些军阀主要产生于清末那些为能保住爱新觉罗们的江山而演练的新军,只是可叹的是这些所谓的新军不但没有成为皇权的忠实保卫者,反而在大清崩坏之时,成为墙倒众人推的主...
这本书还是挺花心思的,通过大量史料的挖掘,从多个角度还原五四时各方的表现,对于我这种深受主流宣传影响的人还是能起到很好的纠偏作用的。特别是运动中军警对待学生的态度,堪称是颠覆性的认识了。但是感觉作者的谋篇布局水平真是一般,读起来总感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材料找了不少,但始终没有完全捏合到一起去,有时候像是为了把自己知道的东西讲出来硬塞进去,缺乏那种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整体感,还是有点可惜的。
评分小册子,通俗易懂。
评分到北京已经好几天了,断断续续的雨就没停过,这本书是到京后读的第一本书。张鸣的五四分析相比周策纵的五四运动、陈平原的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陶菊隐的北洋时期史话,更加趋近后置视角,把五四运动“降格”后再做评断,优劣难断,且算是另一家之言。
评分五四 远没那么那么高尚
评分张敬尧绝对是五四期间首屈一指的倒霉蛋,别人都是军阀混战,这个哥们的对手是刚刚出道的毛泽东,毫无疑问的成为毛主席人生赢家榜单上的第一个被KO对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