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1973)
生于智利帕拉尔,13岁发表诗作,19岁出版第一部诗集,20岁享誉全国。著有数十部诗集,主要著作有《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船长的诗》《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疑问集》《我承认我曾历尽沧桑》等。被誉为“人民的诗人”、“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拋開理性思考的習慣,
隨著詩人的想像律動,
試著從不同角度觀看萬事萬物,
而後享受探索生命不得其門而入的懸宕快感……
本書是諾貝爾桂冠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 1904-1973)死後出版的微形傑作。收集了三百一十六個追索造物之謎的疑問,分成七十四首,每一首由三至六則小小「天問」組成,聶魯達的思想觸角伸得既深且廣——舉凡自然世界、宗教、文學、歷史、政治、語言、食物、科技文明、時間、生命、死亡、真理、正義、情緒、知覺,都是他探索的範疇。
這些「疑問」的背後充滿了人文思考,人類處境的投射顯而易見。我們看到光,也看到黑暗,看到喜悅,也看憂傷。每一則疑問的答案都是開放性的,讀者受邀依個人生活經驗或情感體驗自由作答。在這本詩集裡,聶魯達不是政治詩人、自然詩人或愛情詩人,而是單純地回歸到「人」的角色,擁抱生命的矛盾本質,繼而以「藝術家」的靈視,巧妙地避開了矯揉淺顯或意識型態的陷阱,織就此一質地獨特的文字網罟。
暮年的聶魯達,以寧靜的聲音,向孤寂、時間發出喟嘆,回到自我,向內省視,省視現在,過去,以及等候著他的不確定的未來。他像先知,哲人,也像無知的孩童,詫異萬事萬物的奧祕,思索人類生存的意義、在宇宙的地位,以及生命的種種現象。
這本聶魯達於死前數月完成的《疑問集》,可視為詩人臨終前對生命的巡禮。聶魯達拋下三百多個未附解答的疑問,逗引讀者進入迷宮似的生命版圖,歡喜地迷途,謙卑地尋找出口。
这本诗集充满成年人的天真和童心,它是一本俳句式的童话集。 为什么雨伞们的会议总是在伦敦举行? 把一个潮湿多雨而且刻板严肃(注意“会议”一词)的伦敦勾勒出来,如果把它比作一幅画,该是印象派莫奈的风格,下面这一句最神似: 你知道巴塔哥尼亚的正午雾霭是绿色的吗? 《...
评分 评分聂鲁达 橘子如何分割 橘树上的阳光? 为什么穷人一旦不再贫穷 便失去理解力? 真的吗,忧伤是厚的 而忧郁是薄的? 我能问谁我来人间 是为了达成何事? 在哥伦比亚的天空 是否有一位云朵收藏家? 波德莱尔哭泣时 是否流出黑色的眼泪 死亡的成分是不存在 还是危险物质? 你不明白...
评分和新经典版是一个译本,然而台版豆瓣条目上译者张芬龄成了张芳龄。。。
评分「在遺忘的法庭上/我有什麼好神氣的?」現代詩版的天問,雖說內容涵蓋各方各面的思考,但最吸引人,我想還是文字背後隱隱透露出,人文關懷的光芒。
评分“那些流不到海的河川 继续和哪些星星交谈?” “为什么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长大 只是为了分离?”
评分当你熟睡时/你梦到的/与你拥有同样的灵魂?
评分“你不明白苹果树开花/只为了死于苹果之中吗?”“一棵梨树的叶子会比/《追忆逝水年华》茂密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