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1952—1997)
1952年生于北京。1968年到云南插队。后在山东转插,做过民办教师。1973年在北京当工人。
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本科,1986年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1988年回国,曾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从没有人像他那样获得数不清的赞誉和追捧,从没有人像他那样有无数青年自愿充当其“门下走狗”。他的小说为读者贡献了现代汉语小说前所未有的阅读快感,他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别样的世界;他的杂文,幽默中充满智性,为读者打开一条通向智慧、理性的道路,被一代代年轻人奉为精神偶像。
他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亦是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代表作有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小说《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其中《黄金时代》《未来世界》分别获第13届、第16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编剧奖。
★王小波唯一一本爱情专著。
★征集网友十个最想问的关于爱情与人生的问题,李银河给出睿智答复!
★王小波全部作品的独家授权,最全面、最值得收藏的版本!
★李银河老师,亲自校勘全稿,并作序追忆对王小波的思念之情。
★王蒙、王朔、李敬泽、余杰峰、麦家、冯唐、柴静,诸多文坛名家倾情推荐,致敬王小波。
★作家余杰说:”溯时间之流而上下,如果我遇见王小波,我会告诉他:你写得好的东西不是小说,而是你写给妻子的那些信”
《爱你就像爱生命》收录了王小波生前从未发表过的与李银河的“两地书”,以及婚后他们夫妇与其他朋友的书信往来,再现了他们的爱、思想与生活,是一部感动国人二十年的爱情绝唱。其中不仅有热切、坦诚的情感表白,还有彼此对于书籍、诗歌乃至社会的看法,闪耀着理想与爱情的火花,令人动容。
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那是个一如平日的冗长的午后,我在豆瓣中找寻着一丝存在的意义。然后我就看到了乔治奥威尔的《我为什么写作》。读毕,我使尽了力气才压抑住心中的呐喊、没有长立而高歌、放浪乎形骸。奥威尔的这篇文章字字珠玑,而最让我铭心的一句,可谓奠定了我今后写作...
评分第二封情书。 这是天蝎月的最后一天。在我十八岁,二十岁的十一月我以为上帝会馈赠我什么,那是我生命特殊的日子。我从夏天等到冬天,再从冬天等回夏天什么也没发生,甚至没有派你来。 除了我渐渐老去,不再拥有骄傲的资本。 这一年我已经二十一岁,开始懂得大包装的洗衣粉/食...
评分小C,我喜欢你。 “你好哇,李银河”。 王小波给李银河写信总是先来上这么一句,而我呢,我只是记得我的每封信都对你说过“我喜欢你”,小C。 初次结识王小波,是小C和我提起的。她说她买了本书,《红拂夜奔》,有意思。我并没在意,就哦了一声,便使这个话题过去了。后来,...
评分文艺青年,如果没读过王小波的书,是不可原谅的罪过。所以,我总在自己的名头前冠上个伪,因为,我就是没读过。 很多我喜欢的人都喜欢王小波,我想,他一定是极好的。可是名声实在太盛,吓坏了我。 “爱你就像爱生命”,文绉绉又肉麻的话,我倒是想看看他是怎么把这内容继...
评分爱你就像爱生命。这本书我是带着点不好意思看完的。 要说看得真有点晚,因为我一贯信奉人的幸福始终是“自给自足”的,幸福是不可言说的事情,你怎么能够告诉别人你有多幸福欢愉呢?因为,那毕竟是一种非理性癫狂状态啊。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么说,情话往往等同于...
还未翻到最后一页,从书的中间掉出来一个信夹,里面是李银河的回信与王小波的亲笔,在五线谱上。于是动容,觉得美好。
评分看到书里附送的“小波,二十年了,你在天堂过得可好? 银河”的信封,忍不住暴哭。
评分看到书里附送的“小波,二十年了,你在天堂过得可好? 银河”的信封,忍不住暴哭。
评分给李银河的信,就如同一个毛头小子,给心上人口不择言的说着情话,又懊恼自己的口不择言,怕是自己会说错话,惹他不高兴。 给友人的信则是一个正常成年人之间的交流,当然无论对谁,他都怀抱一颗赤子之心!
评分给李银河的信,就如同一个毛头小子,给心上人口不择言的说着情话,又懊恼自己的口不择言,怕是自己会说错话,惹他不高兴。 给友人的信则是一个正常成年人之间的交流,当然无论对谁,他都怀抱一颗赤子之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