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小枫
出品人:
页数:280
译者:
出版时间:2018-8
价格:5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67578104
丛书系列:刘小枫集
图书标签:
  • 刘小枫
  • 现代性
  • 政治哲学
  • 社会学
  • 哲学
  • 社会理论
  • 人文社科
  • 经典
  • 现代性
  • 社会理论
  • 绪论
  • 社会学
  • 现代性社会
  • 理论基础
  • 学术入门
  • 社会科学
  • 社会发展
  • 理论框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实为作者刘小枫出版于20年前(即1998年)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的前半部分,现修订重版,新增两篇社会理论方面的论文,书名仍沿用旧作,而原书后半部分则作为本书的姊妹篇,以《现代性与现代中国》为名另行出版。

作者认为,无论欧美还是汉语知识界,一百多年来关注的实质性问题是现代现象,考察百年来学术思想对现代现象的知性把握及其理论形态,是一项紧迫的课题,于是,作者带着中国问题意识,从社会理论角度出发,审理西语和汉语思想学术的“现代现象”,而后又回到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思考。作者真正关心的是,如何让中国的现代性经验参与社会理论的修葺,从而进一步把握困扰现代思想的现代性问题。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考察现代性问题的社会理论专著,虽时隔二十年,依然没有同类新作出现,且本书的思想价值依然难以超越。

作者简介

刘小枫,男,重庆人,四川外语学院文学学士、北京大学哲学硕士,瑞士巴塞尔大学神学博士。曾任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古典学中心主任、“逸仙”讲座教授。“经典与解释”系列书籍主编。主要学术著作有:《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沉重的肉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刺猬的温顺》、《圣灵降临的叙事》、《重启古典诗学》、《拣尽寒枝》、《共和与经纶》等。

目录信息

重版前记 /1
1997年版前言 /1
一 现代学的问题意识 /1
1“后现代”论述的现代主义性质 /1
2经典社会理论与现代性问题 /6
3舍勒和西美尔思想中的现代人身影 /13
4现代化论、世界体系论与中国的现代化 /25
5激进左派、激进右派与风险社会 /41
6现代学问题意识中三个矛盾的重点词 /56
二 现代学问题的累积 /61
1“现代结构”与特洛尔奇的现代学结构 /61
2近代与中古的关联:两种新教的差异 /65
3“中国为何没有产生资本主义”是假问题? /77
三 现代结构的形态和品质 /88
1世俗国家、民族国家、政党国家 /89
2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济与自由和平等 /101
3世俗化自然法、自治性法律和政党科层法 /116
4科学原则、民族原则与知识人的分化 /133
5艺术与感觉的两极化:可共感与不可共感 /144
6哲学的专业化和肉身化 /151
7主体性道德与政党伦理 /164
四 现代原则及其历史类型 /173
1启蒙运动与自然 /174
2德国唯心论与精神 /181
3 19世纪的含混 /185
4民族比较与现代中国 /191
附录
一 平等地重新分配真理? /201
1“一种平等主义”的现代性理论? /202
2“承认的政治”承认什么? /206
3自由主义“强加于人”什么? /215
4“我们”就是“我”? /222
5自由主义的民族性批判? /235
6谁是资本主义文化侵略者? /240
二 多元的抑或政治的现代性 /249
1“现代性”之外没有立场? /249
2新自然法及其瓦解 /251
3严复与韦伯的同时代性 /256
4后现代的自然状态 /262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无疑是刘小枫最具有创造性的著作,他似乎揭开了为所有中国学者所热切关注的现代性的真正本质,当然,刘小枫适当的引用现象学的术语(一个绝妙的误读),告诉我们所谓现代性,就是没有本质,正如胡塞尔反复强调的一样,“现象就是本质”,现代性社会的一切现象就是它的本...  

评分

文章来源:《学术思想评论》,第4辑(1998年) “现代学”不是一门“学科”,而是社会理论中的一种思想行动,就像哲学中的现象学,显然不等于哲学“学科”,或者,对哲学也还有别的理解,但现象学宣称,哲学应该是现象学的思想行动,这与分析哲学的哲学宣称没有分别。我所谓的...  

评分

在从浪漫主义哲学走向神学后,刘小枫选择到巴塞尔去攻读神学博士学位,九三年学成归国,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在基督教研究中心组织编译西方基督教论著,人们本以为他会沿着神学研究的路径,继续纵深研究。但是,三年后刘小枫抛出了一部社会理论研究《现代性理论绪论》,这让很...  

评分

在从浪漫主义哲学走向神学后,刘小枫选择到巴塞尔去攻读神学博士学位,九三年学成归国,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在基督教研究中心组织编译西方基督教论著,人们本以为他会沿着神学研究的路径,继续纵深研究。但是,三年后刘小枫抛出了一部社会理论研究《现代性理论绪论》,这让很...  

评分

文章来源:《学术思想评论》,第4辑(1998年) “现代学”不是一门“学科”,而是社会理论中的一种思想行动,就像哲学中的现象学,显然不等于哲学“学科”,或者,对哲学也还有别的理解,但现象学宣称,哲学应该是现象学的思想行动,这与分析哲学的哲学宣称没有分别。我所谓的...  

用户评价

评分

晚清知识人担当华夏之“道”的主要思想资源是传统经学,现代今古文经学论争(康有为、章太炎)的内在动力是“中国问题”。清末民初引入西学的种种“主义”话语,更换了知识资源,尽管这些学理和“主义”种类不一,基本上可以分疏出几种不同的知识学路向:文化哲学路向(梁漱溟、朱谦之、张君劢),实证科学路向(胡适)、人类学-社会学路向(吴文藻、潘光旦、费孝通)、社会主义的民族化政治哲学路向,参照西欧哲学构架重设的理学路向(冯友兰)和心学路向(熊十力、牟宗三);参照西方史学和经验科学学理重设的传统史学路向(顾颉刚、陈寅恪、钱穆)。概而言之,以西方现代的知识工具担当华夏之“道”,是现代中国知识人的共通点。钓雪按:刘小枫梳理西学更为出彩,对特洛尔奇、舍勒、泰勒、韦伯、施米特等人理解深刻,且不论立场,方法和思想可谓一流

评分

现代中国的问题先是现代的,再是中国的。

评分

在不安地等待中阅读

评分

静下心来读,会感到一种对广博知识的渴求,与改变个体现状的无力,因为深谙“主义”精髓的专制,不会让你说出什么自由的。

评分

很好的梳理。至于有没有误读,我的功力还鉴别不了,但是我喜欢刘小枫探讨问题的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