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理與事功之間的徊徨

義理與事功之間的徊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楊國強,1948年生於浙江,1953年遷居上海。1982年春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政治教育係;1988年夏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上海社會科學院、華東師範大學雙聘教授。

出版者:三聯書店
作者:楊國強
出品人:
頁數:212
译者:
出版時間:2008-06
價格:15.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28631
叢書系列:文史悅讀
圖書標籤:
  • 曆史 
  • 晚清 
  • 曾國藩 
  • 中國近代史 
  • 楊國強 
  • 李鴻章 
  • 思想史 
  • 近代史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我是沿著曾文正公、鬍文忠公、左文襄公、李文忠公,……瀋文肅、彭剛直、丁文誠、曾忠襄、劉忠誠、張文襄、翁文恭,以及李越縵、王湘綺、盛愚齋、張季子等等留下的奏議、書信、日記、詩文,具體地進入19世紀中國士大夫的真實世界和精神世界,並由此形成自己對於這段曆史的理解和判斷……

在晚清中國的最後五十多年裏,曾國藩和李鴻章曾前後相連地直麵內憂外患的交迫而來,成為士大夫中自覺地身當其;中者。與曾國藩之能夠以人格超越事功比,李鴻章則是因事功淹沒瞭人格而見弱……

曾國藩和李鴻章齣自中國人的三韆年曆史過程,又在時勢的逼迫之下成瞭迴應世界曆史過程的人。他們徊徨於兩個曆史過程之間,這是一種深深的曆史睏境和個人睏境……他們在數十年強毅力行之後都是帶著一腔不甘心的悲哀離開這個世界的。這種悲哀越齣瞭一己之私,因此這種悲哀便成瞭中國近代曆史的一部分。

——楊國強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晚清的道德失落及其后果 ■张洪彬 载《中华读书报》 2009-03-25     在传统中国,主要是儒学规定了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它规定了人生的心灵秩序,也规定了 政治的外在秩序。可是,在中国被迫进入现代化的进程中,儒学的规范作用渐渐失效,儒学的德性义理与政治渐相...  

評分

如果您尚未关注我们,可点击标题下方的“余峤新语”关注我们。 文余峤 一、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访华,就香港问题试探中方的底线。 邓小平在与撒切尔的会谈中,掷地有声地说,“如果中国在1997年……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  

評分

“周末诸子,其所以不及仲尼者,此有所偏至,即彼有所独缺”(P33),曾国藩用这番话比较先秦诸子之学与圣人之道的长短。若将“周末诸子”和“仲尼”分别置换为李鸿章与曾国藩本人,大体也是可以说明他们的差异。 曾国藩兼绾义理与事功,经济、义理俱统摄于“经世”的礼学之...  

評分

如书题,曾国藩代表着义理而李鸿章代表的则是事功,此间是两种价值观的比照,在两者面前徘徊惶恐,难以做出选择并身体力行,无论古今贤愚都一概不能避免。 而曾国藩越来越被今人赞誉,甚至有说他“千古第一完人”,能集立功、立言、立德于一己之身,并被诸如梁启超、宋教仁、蔡...  

評分

晚清是一个巨变的时代,对于两位最著名的权臣曾国藩与李鸿章,杨国强如此评价“与曾国藩之能够以人格超越事功比,李鸿章则是因事功淹没了人格而见弱。”褒曾贬李。 曾国藩显然更是一个旧贵族,前半生悠闲自得,在人情事故,道德文章,学问考据之中磨砺许久,然后再遭遇一场...  

用戶評價

评分

軍功階層的崛起那一篇特彆精彩

评分

軍功階層的崛起那一篇特彆精彩

评分

所述曾李,與前無異

评分

看透瞭人和事

评分

讀之不禁悲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