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近代中国正统士大夫的文化心理、认识心理与社会心理三个层面上展开分析,考察他们对于异质文化的排斥态度、极端保守和少数先觉者内心的苦闷与压抑。
作者认为,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从而只能继续以传统为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事态与危局。由于观念与现实的严重悖离,近代儒家文化从而陷入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
萧功秦,湖南衡阳人。1981年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政治学教授。著有《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中国士大夫与西方挑战》(1986)、《萧功秦集》(1995)、《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1999)、《与政治浪漫主义告别》(2001)、《知识分子与观念人》(2002)等专著。
自1980年代以来,萧功秦被认为是中国新权威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主要代表学者,其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广泛反应。研究领域包括:当代中国政治转型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政治通史,近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史。
1. 认识方法上的弱点,意会性(非定义性)、模糊性(非确指性)、板块性(不可离析性)。 2. 对西方文明的“强制同化”和“圣学演绎”.。 由此导致群体思想上的无法与时俱进(accommodating)。 “文化”vs“文明” “心理”vs “理性思想”
评分工作之后都不读书,每天就看Excel、word和ppt,专业调格式一百年。但从前看到一半的书总得有个收尾吧??于是勉力读,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已经下降了很多很多。忽然想到在云南时候的宁静与专注,发现自己的快感不是接收信息,而是对外界信息的整理、分析和内化,于是打开已经99,86...
评分1. 认识方法上的弱点,意会性(非定义性)、模糊性(非确指性)、板块性(不可离析性)。 2. 对西方文明的“强制同化”和“圣学演绎”.。 由此导致群体思想上的无法与时俱进(accommodating)。 “文化”vs“文明” “心理”vs “理性思想”
评分工作之后都不读书,每天就看Excel、word和ppt,专业调格式一百年。但从前看到一半的书总得有个收尾吧??于是勉力读,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已经下降了很多很多。忽然想到在云南时候的宁静与专注,发现自己的快感不是接收信息,而是对外界信息的整理、分析和内化,于是打开已经99,86...
评分这本自称是得益于许多边缘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尤其是心理学)的历史文论其实是具体地在中国语境下阐释了Galbraith在60年代就提出了的“传统智慧”的困境。这再次提示我在深入地做专门学问之前,还是要各个学科都广泛涉猎,对扩大眼界非常有好处。可惜现在学校的“通识教育”...
十七年九月廿七日翻阅一过,感觉很多情形至今未变,令人沮丧。
评分比韩子奇强多了
评分就历史写作而言算是深入浅出的典范了,只是群体心理学运用得有些小儿科。
评分《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西方挑战》:萧功秦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一,1986年12月印三,1.3元,260页,9.2万册。此书属于著名的走向未来丛书,该丛书风行于1985年前后。该书重点考察了近代知识分子、儒家文化机制面对西方文化如何因应的命题。
评分比韩子奇强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