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帝国网络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发表于2024-11-07
古代中国的帝国网络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马硕(Maxim Korolkov),俄罗斯历史学者,1984年生,200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历史学系,2011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历史与东亚研究博士学位,2015—2017年先后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京都大学、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专攻先秦晚期至早期帝制中国历史,研究聚焦于古代至中古东亚帝制国家形成时期的经济与制度变革,以及帝国边疆区域历史。现任德国海德堡大学前现代中国史助理教授。著有《古代中国的帝国网络:中华帝国在东亚南部的建立》(The Imperial Network in Ancient China: The Foundation of Sinitic Empire in Southern East Asia, Routledge, 2022)、《古代东亚南部的制度与环境:公元前3000年—公元300年》(Institutions and Environment in Ancient Southern East Asia, 3000 BCE–300 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Elements series,即将出版)。译注有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奏谳书》(俄文)。正在研究由德国科学基金会资助的课题“开创中国经济:中华帝国形成时期的经济变革(公元前4世纪—前2世纪)”(“Inventing the Chinese Economy: Economic Change in the Formative Period of Chinese Empires, Fourth to Second Century BCE”)。
尹嘉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与日本京都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法律史。
⭐李峰、陈伟、朱腾、陈侃理、郑威一致推荐
⭐尤锐(Yuri Pines)作中文版序
⭐一部重写秦史的里程碑之作,从“网络”视角重构中华帝国之形成
【编辑推荐】
◎从全新视角构建中华帝国的形成过程
传统观点认为,中华帝国的形成是自上而下征服的过程,本书则将帝国视为一种互动网络,分析网络中多元主体的作用,挑战了中华文明起源于北方中原的单一中心范式。
◎重新认识东亚南部在早期中华帝国形成中的地位
本书以东亚南部作为研究焦点,建构其在帝国网络形成过程中的主体性,纠正早期中华帝国研究中“重北轻南”的倾向。
◎重写秦史的里程碑之作
在宏观层面,通过研究区域间交流的模式与互动网络变动的性质,以理解秦帝国扩张的方向、过程及结果;在微观层面,探讨了秦地方政府在南方的活动,是如何通过改造人口流动与资源转移的模式,以及促进地理与环境知识的积累,从而影响帝国社会经济的。
◎文献翔实,言必有据
广泛运用里耶秦简等出土文献、传世文献以及考古资料,吸纳多项最新研究成果,学术视野广阔,学术分量厚重。
【内容简介】
本书以秦汉帝国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试图证明中华帝国的建立是一个基于网络的过程,展现了长江以南早期区域间交流的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了中华帝国扩张的方向。
本书的首要目标之一是,根据传世文献、考古证据、出土法律文献及里耶档案文书等大量资料,将有关长江以南中华帝国早期势力的广泛且多元的文献证据,与重构公元前后数百年间东亚南部互动空间的历史学、考古学叙事相结合。本书主要关注公元前3世纪晚期秦向长江以南扩张及紧随其后的一段时期,从网络视角探讨了帝国的形成,并将其视为根植于东亚大陆上,通过文化、经济与政治军事关系联系起来的各社群之间长期互动的过程。对于中华帝国克服恶劣环境、瘟疫及后勤方面的困难,以巩固对长江以南亚热带地区的统治而言,这一网络被证明至关重要。本书也首次探讨了古代东亚帝国网络与远距离互动框架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怎样塑造了中华世界的政治经济发展轨迹及其对欧亚全球化的参与。
《古代中国的帝国网络》共8章,围绕早期帝制国家的形成、世界体系模型的适用性以及对帝国的比较研究所展开的讨论,对东亚研究、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名家推荐】
南方地区的加入,在中华帝国的形成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过去大多数著作中将这一过程描述为由秦帝国发起的军事征服不同,马硕此书将其描述成为一种经济、文化、人口流动和行政网络的延伸,乃至于秦帝国对既有网络的参与和利用。马硕先生不仅精研包括里耶秦简在内的秦汉简牍文献,而且谙熟西方各种政治和经济史理论,视野宽广,因此他写出来的秦汉史往往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值得推荐的是,他基于里耶秦简,揭示了秦帝国地方行政和市场的互动(或者说国家对市场的直接深度参与及市场经济对国家行政的关键支撑作用),让我们看到了早期中华帝国的运行机制和其深层逻辑。与地中海地区的古代帝国相比,这可以被看作是早期中华帝国的重要特点之一。
——李峰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
通过对先秦、秦汉时期考古资料、出土简牍和传世文献的深入研究,该书作者马硕博士主张,早期中华帝国的发展植根于此前长达数百甚至数千年历史的跨区域互动网络,秦国的地理位置正处于包括长江流域在内的多个互动网络之间,这一特点对理解其征服、行政措施与经济政策而言至关重要。《古代中国的帝国网络》以边疆地区作为研究焦点,指出帝国的许多关键制度与管理机制形成于边疆地区,军事行动与行政管理追求的目标是将边疆人口纳入帝国管控的社会中,并开发利用边疆的资源。与既往研究偏重从帝国中央政府的角度“俯视”被兼并地区不同,该书从基层社会的角度分析秦汉帝国在长江以南扩张的历程,分析东亚南部各地区的人口为何参与或退出帝国所创建的网络。作者认为,中国史始终是世界历史中重要的活跃因素,秦汉时代中国南方地区的经济转型加强了跨区域远距离的经济交流,开启了中古早期的“全球化”。
——陈伟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简帛研究中心主任
《史记》《汉书》等历史巨著在论述早期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时往往秉持着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叙事立场,但不断出土的考古文化遗址及金石、简牍文献却一再提醒人们注意传世史著眼中的早期中国的边疆对先秦秦汉文明之形成的深刻介入。马硕的大作显然对此有着足够的认识,并在综合利用传世及出土文献、考古资料而对早期中国的文化区系展开长时段观察的基础上将秦汉帝国视为由若干地域构成的网络,进而以其南部领土的社会治理实态为例,把早期中华帝国的运转理解为各地域间就军事、资源、人口等因素展开广域交流的宏观图景,修正了关于秦汉帝国之“中心”与“边疆”的习惯性界定。更难能可贵的是,此书还试图从对早期中华帝国发展史的解读出发反思“世界体系”等术语在早期帝国史研究中的应用,表现出了作者的令人钦佩的理论雄心。
——朱腾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本书采用“帝国网络”概念,克服自上而下的单一视角,在“统一”和“征服”之外提供了第三种叙事。书中探讨了经济交通、资源交换和文化交流方面的丰富现象,体现出网络中多元主体的能动作用。作者以统摄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的超广角镜头,重构江南山地从进入华夏政权的互动网络到成为帝国领土的千年历史;又以过人的语言能力和学术精力,广泛汇集中、英、日、德历史、考古和出土文献等多领域的研究成果,言必有据,帮助读者一窥国际学术的前沿风景。可以说,本书的译介为中文学界引入了双重的“大视野”。而在微观上,作者独具慧眼地关注新地迁陵的货币化以及粮食、金属和动植物资源的开发等问题,在史料稀少而颇显沉寂的中国早期经济史领域中探索新路。这些都将启发有关秦汉乃至整个帝制中国历史的思考,并刺激我们的研究在精耕细作之上,大刀阔斧,别开生面。
——陈侃理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长聘副教授
有关长江流域及以南如何逐步成为中华帝国之一部,传世文献记载的历史过程充满了单向的军事扩张与征服,而南方出土的文献材料则提供了丰富的细节。马硕先生的这部书不同于传统叙事方式,从更宏阔的东亚大陆的地理维度,讨论了新旧领土内各社群在文化、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互动情形,进而提出中华帝国在东亚南部的建立是一个基于空间网络的过程;同时充分结合秦汉简牍文书,主要以迁陵县为例,探索了地方政府在南方如何通过改造人口流动与资源转移的模式来实现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该书既展现了作者在早期中国研究方面的理论成就,又反映了作者在史学微观分析方面的卓越能力,特别是所倡导的将传统的秦汉帝国南方边境研究转换为中华世界新的经济与文化核心的重构研究,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郑威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古代中国的帝国网络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