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生,湖南長沙人,1964年初中畢業即下放湖南江永縣插隊落戶,10年後返城當搬運工,1979年考取武漢大學西方哲學研究生,師從陳修齋、楊祖陶先生,1982年留校任教,曆任講師(1987)、副教授(1988)、教授(1989),博士生導師(1993)。現為武漢大學哲學係教授,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代錶作有專著:《思辨的張力——黑格爾辯證法新探》,譯著有康德“三大批判”等。
《靈之舞:中西人格的錶演性》所談論的主題,如真誠、虛僞、自欺、羞愧、懺悔、孤獨、自尊等等,也許是每個人夜晚睡前都曾考慮過的,但極少有人像《靈之舞:中西人格的錶演性》這樣係統地考慮過。作者以中西文化心理的曆史比較為經,以對人的自我意識、人格和自由等哲學概念的分析為緯,層層推進,最終落實到一代中國人的自我分析、自我咀嚼和自我反省之上。全書筆觸細膩,觀點銳利,既保有陳述的嚴謹,又於思想的噴薄中呈現溫情般的關懷,為讀者在現實生活中的進取和開拓提齣一種可供選擇的態度。
站出来生存——这是直接的对人的主体性的呼唤!是人现身世界的一刻,在这场被抛入的表演中,人终于从黑暗的台后来到台前。自我是一个需要被呈现出来的状态,表演成为了选择,在这里自由第一次从自我与我的间隙中生长出来。自我意识到这是一场表演,并决定着“我”在其中扮演的...
評分原载《文景》2010年1、2月合刊 浅显易懂的书不一定有益身心,挑战阅读能力的书倒有可能会改变人的一生,这个道理无论对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适用。就拿哲学著作来说,很多德国人初读康德和黑格尔时仿佛在读中文,我的一位日耳曼书虫朋友告诉我他一生只有两次把书...
評分一本书如果看过以后会忘记的差不多,那看书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问题也困扰着我,因为我的记忆力不是很好,在散漫的时光里看情节性不强的书本,的确过不了几天就会忘的差不多。年轻时候我常常问自己,看书干甚?不去吃点好的,喝点好的,玩点好的吗?但是随着阅读习惯(以及某...
評分人称“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个骑士”的黑塞,在他的小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中,借雕塑家歌尔德蒙之口,道出了他对许多技艺精湛的艺术作品的不满:“它们缺少一点主要的特征:神秘。而最杰出的艺术品与梦境之间的共同点也就是:神秘。”我愿把这里的“艺术”二字换成“哲学”...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思想上的震動~~要給六星~~
评分雖然不不完全同意鄧老師的觀點,但是這是我最重要的啓濛之書
评分我竟然是在喜馬拉雅聽書上聽完瞭鄧老師的這部小小的“巨著”,包含瞭太多豐富的文化信息和哲學上的知識瞭,而且富含批判性與精闢性結閤的深邃觀點,對中西方文化的比較研究,東西方人格的對照性批判解讀,從文學典型形象中挖掘齣具有普遍性的藝術理論和心靈密碼。以及用富含哲理性與邏輯嚴密性再加詩化味道濃厚的優美的語言熔鑄成的精準批判國民性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係統性理論。實在不是一本輕鬆隨意的“小品”式的文字。
评分讀瞭兩次。開始談哲學的內容不多,後來的內容如無古希臘、古典德國和現代西方哲學的功底,基本你讀懂瞭也理解不到那個深度去,怕隻會與粗俗的中國思想混淆,並列在一個層次上。大體而言,鄧主張在自由意誌方麵啓發國人的理性主義。雖同為以自欺為主題,本文則立足文化,在另一個地方的期刊上則提倡懺悔。換言之,他提倡一個評價自我,和錶演自我,用評價自己監督錶演自我,時刻反省自己,但終免不瞭自欺,所以時刻需要懺悔。但是,我以為他終沒有從人的結構上去解釋自欺的原因,立足於文化和費希特的兩個自我,終還有論證不嚴密之嫌。而且大眾思想與哲學思想畢竟不同,雖大眾思想錶現於哲學,但終有區彆。以哲學代中西人格是否偏遠狹隘?但本書畢竟給我很多啓發,同時個彆例證我亦未完全同意。建議有一定哲學功底的青年不妨讀讀。
评分小學時從@會哭的狗 那裏看到這本奇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