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来,1952年生于北京,哲学博士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哈佛大学等海外大学客座教授、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副执行长。现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为患,以及多所大学的特聘讲座教授、兼职教授等。
《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不求面面俱到,在结构上以“文化观”、“心物论”、“形上学”为骨架;在写作上,是以当代中国文化的视野和中西哲学的融合前景作为研究和观照的出发点,探索20世纪现代中国哲学家在发展具有中国性的哲学方面的经验,以作为21世纪中国哲学建设的参考。由此可知《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的书名“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其中的重点在“中国”。
《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的各章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陆续写成的,其中不少已先期发表于学术刊物上,不过,虽然各章的写作时间早晚不同,而且往往借助于参加学术会议的机缘,但思路和问题意识则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前言“现代中的传统”是参加2000年中山大学哲学系“现代性与传统学术”讨论会的论文,借助冯友兰关于“中国哲学”与“哲学在中国”的区分,致力讨论建构“现代的”、“中国的”哲学的理据和途径。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北大。旧书店。旧巷子。
评分当代的新儒家无法解释这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就承担不了这个时代经世济民的大任。
评分听课听了一半。
评分后悔没有跳跃地阅读,对梁漱溟更感兴趣一些。
评分熊十力和梁漱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