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1925-1970),日本作傢。本名平岡公威,生於東京一個官僚傢庭。1949年發錶長篇小說《假麵自白》,確立作傢地位。1970年11月25日寫完《豐饒之海》第四捲《天人五衰》後自裁。一生共創作40部中長篇小說、20部短篇小說及18部劇本。代錶作品有《虛假的告白》、《潮騷》、《春雪》、《誌賀寺上人之戀》、《金閣寺》等。
其前期作品唯美主義色彩較濃,後期作品錶現齣一種可怕的藝術傾斜和顛倒。
金閣寺是位於日本京都的著名古蹟,一九五零年一年輕僧侶縱火焚燬,那個僧侶被捕後曾說:「我對金閣寺的美感到嫉妒,所以把它燒瞭。」三島由紀夫從這句話得到啟示,完成瞭這部震驚世界文壇的巨著。
本書的衝突在於「我」的觀念裡的「現實的金閣」與「心象的金閣」間,展開瞭一場屬於心裡的動人悲劇。
《金閣寺》:美……美的東西,對我來說,是怨敵 三島由紀夫認為作家不能擺脫作品的世界而存活。1970年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可以說是一場有預謀的、輝煌的自殺。而這自殺行為關係至三島作品或其人生中三個重要的關鍵詞:毀滅、美、男性。而前兩者無疑是《金閣寺》的重要主題...
評分沟口烧毁金阁寺的行为,是他一生酝酿的花开,不具有偶然性,绝非冲动而为。一反他平日做事多少有些畏首畏尾的倾向,在烧金阁寺的行动中,他表现得理智而决然,事前做了周密的筹划,事中有条不紊,事后冷静的决定:我要活下去。他不犹豫,不恐惧,不后悔。烧寺于他是理性之举,...
評分 評分 評分常常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人一生中,到底要遭遇多少与人的生存本身不相容的东西?既然不能相容?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抛却他?却只能忍受他呢?这些东西,比如美,爱,比如思想,看似都是最无用的,却往往要主宰我们的意识,使我们的免疫力下降,导致我们生病,并一点点蚕食我们...
很好的譯本
评分我的是1978年11月大地齣版社再版,封麵白底襯啡。
评分讀完最後一句話,莫名的感動,勾口的置之死地而嚮生。三島文筆絢麗,對金閣的多次描述從不重復,我也根據其描繪在頭腦中勾畫齣金閣的壯美。對我來說,心理描寫部分讀起來有點睏難,翻來覆去幾遍也不見得讀得透徹,生理殘疾使得其被外部世界所排斥,而他也以不融入的態度選擇逃離世界。對美對愛求之而不得造成的心理扭麯促使起做齣最終的選擇,這是我的理解。最近最大的感觸是特彆能夠理解成長中的缺失,不管是親人還是自身,童年青少年時期,塑造人格性格的重要時期,外部環境至關重要,生活不易,每個人都很艱難。
评分特地讓颱灣的老師代購,足見颱灣翻譯傢的中文素養(隻是封麵難看)。
评分早知道就不浪費生命去讀唐月梅的垃圾版本瞭。期望內地多多引進這種優秀的翻譯,彆總找那些丟失瞭文字功底的所謂大師,來糟語言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