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in,1841-1931),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利”。勒庞早年在巴黎学医,且获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游历欧洲、北非和亚洲,写了多本有关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著作。1870年起在巴黎行医,于1884年开始研究大众心理学,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注重研究民族特点与种族特性,尤以对群体心理特征的研究著称。勒庞认为“民族的精神”或“种族灵魂”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任何一个民族、种族或一种文明都有民族精神,即他们有共同的感情、利益和相似的思维方式。
勒庞的一生著述颇丰,有《各民族进化的心理学规律》、《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等多部著作。《乌合之众》于1895年出版,此书颠覆了人们对大众群体的认识,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虽是一部学术著作,但语言生动流畅,分析鞭辟入里,一上市就引发了大众心理研究热潮,更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全球发行,是经久不衰的经典畅销书。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内容简介:古斯塔夫·勒庞生活的年代正值法国大革命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令他对于大众心理与群体力量的观察格外精辟。勒庞发现:群体行为特征独特,与个体单独的行为模式完全不同。群体在组织化的过程中,每个成员的观念和想法会趋向一致,他们的自我个性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众的群体心理。独立的个体受到刺激时,理性会遏制他冲动行事,但是成为群体一员后,他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因此,大众的心理毫无理性可言,他们是一群疯狂、冲动、偏执、盲目、狂热、易被鼓动的无意识庸众——即乌合之众。
2005年10月27日开的巴黎郊外骚乱,骚乱本身即持续了近20天,而其余波远未平息。骚乱起因是两个伊斯兰移民的孩子意外死亡,而情绪的闸门一旦打开,聚集成心理群体,认知强化为认同,引爆的却是移民、对社会政策不满者狂欢式的发泄。 1968年3月的巴黎大学南岱和校区大学生抗议的...
评分按:这是写给同事看的,因为当时她需要了解这本书的内容,而又来不及通读全书。故我重读一遍,做了这个简单的札记。 勒庞的《乌合之众》,“是一部以阅读法国大革命时间为基础的群体行为的社会心理学著作”。罗伯特•墨顿的序“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写得很好,他提...
评分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不同场合被提及的次数实在太多了,以至于我早已将其列为必读书目之一,尽管从买下此书到真正读完它的今天,差不多过去了十年的时间。不过阅读体验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痛苦——这种预感来自于对法国学者黏稠的论述方式的刻板印象——这本书,总体而言是流畅而清晰...
评分 评分1985年4月23日,可口可乐首位外籍CEO古巴人郭思达在纽约宣布,可口可乐更改其行销99年的饮料配方,以新可乐取代老可乐。此举引发了广泛的抗议浪潮。老对手百事可乐在一旁坐收渔利、乐不可支。至6月底,新可乐的销量仍未见起色,可口可乐被迫向市场屈服,宣布恢复老配方的生产。...
不知勒庞在天堂看到我国五六十年代的那些群众运动是个什么表情。
评分确实应该是翻译最好的一个版本,很流畅,看着舒服。加上书的内容很多都很符合现在国内的状况,有些时候都会忘了这是100多年法国人写出来的。 但是书的质量不太好,纸张还成,装订很差。买了一个月,现在中间已经有要掉页的倾向,气死。
评分像教科书,在当今还是很有参考价值
评分上班时读这种装B书真的好吗,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评分四星半。难得可贵的是在那个时代写下这些分析,而且至今准确地重复这些预言。把群体与个人的剥离,就可以解释许多令人困惑的集体行为。但我对照了别的版本翻译,发现内容上各有残缺与多余。另外,本书在佐证观点的论据上有些过于单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