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趙珩先生談飲食文化的一部力作,開飲食文化讀物之先。全書共48篇。用白描式的筆記體寫“食話”,寫口腹之物,記風物人情,述曆史掌故,親切自然而優雅,流露齣作者對精緻文化的一份眷念。
作者出身大世家,接触面广,见识多,在广大劳苦百姓还在为三餐着落而苦恼的六七十年代,作者家中有厨子,外出能下馆,确实为贫苦大众描述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老饕历程。 出身好,底韵也深,名人名句信手拈来,开拓了视野,也了解了大世家贵二代的点滴生活。知识性、娱乐性并存...
評分看过这本书的人认为赵珩比梁实秋差多了,这当然是对的。但是这不具可比性,现在的人,哪能有老派文人那种从容呢?即使有那种从容,在饮食上,也决计没有那个时代的际遇了。 很多种民间的美味,随着人的消亡,物的灭绝,有的还传下了个名字,有的恐怕就因此湮没在历史的粉尘背...
評分赵先生出身大户,是见过世面受过熏陶的人。所以他的文章很有味道,不同于梁实秋和汪增祺这样的文人,和唐鲁孙也不是一路。看赵先生的文章,很温和,平静,但是你要留神,馋虫会在不经意之间被。。。 印象比较深的两段。其一是书中写到文革期间赵先生和朋友在河南某地公...
評分========== 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 (赵珩) - 您在位置 #180 的笔记 | 添加于 2016年6月15日星期三 上午10:39:17 【传闻戚继光到福建到台湾带来的】 这种饼为什么叫光饼,卖的和吃的没人能说上来 ========== 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 (赵珩) - 您在位置 #213 的笔记 |...
一部《北平夢華錄》,如果文字裏麵少點嘮叨就好瞭。
评分半夜看絕對沒問題,不會餓,不會想在風雪中奔走一小時為吃榲桲拌梨絲。是謂“不饞”。但風雅的緊,那些逝去年歲裏的,風雅的生活。但不惋惜。逝去便逝去,雖然沒有瞭玫瑰餅也頗遺憾。
评分行傢,寫的十分好吃,讀之食指動。有賴傢世好,能品百般味,真是嫉妒哼。行文囉嗦瞭點,還是上品。
评分略酸
评分行傢,寫的十分好吃,讀之食指動。有賴傢世好,能品百般味,真是嫉妒哼。行文囉嗦瞭點,還是上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