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康德三大批判著作、也是其全部哲学著述中意义最为特殊和重大的巨著,它改变了整个西方哲学前进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康德花了11年的时间完成,1781年初版,1787年再版。 贯彻始终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其使命是为真正的、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全书约有40余万字,除了序言和一个总的导言外,分为“先验要素论”和“先验方法论” 。中译本是直接从德文原本由邓晓芒翻译、杨祖陶校订,其译文精良,堪称佳作。书后还附有德汉术语索引、汉德术语对照以及人名索引,方便使用。
国人研究康德,按贺麟先生的说法:“张铭鼎是我国20-30年代“最初搞康德哲学的人物”。张先生1924年在《学艺》杂志上发表了《康德学说的渊源与影响》,第二年又在《民铎》“康德专号”上发表了《康德批判哲学之形式说》,对康德哲学作了一个比较系统的介绍,他认为康德三大...
评分用近一年时间来阅读此书,今日读完。原先的那个问题路径由此愈发明显,而且也愈发清晰地认识到此书的意义。无与伦比的精细洞察与不可复制的锐利表述,种种震撼与清洗,常常令人掩卷唏嘘,不知所以。 2011-2012.6
评分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 [译]蓝公武 2006年1月12日,“我已把哲学当成此生最大的意义”写在扉页上。书签停在第305页,2011年5月21日重读并整理笔记如下。绝大部分文字并非原译文,而是对原有文字的理解后得到,仅为了方便自己的理解和记忆。 --------------------------第一版序文 ...
还没出版就已经被它折磨了一年,翻译得确实不错!
评分崔晓姗于2010年5月21日捐赠
评分给4.5分,康德使用一种看似优雅,实际呆板的转折语句。假使不使用转折语句,而使用并列句,虽然会清晰得多,但是就不能凑那么冗长的书了。然而,这种转折句确实训练了此后的哲学家,因为转折句加上反复的论证让读者不得不慢下来,看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2015.9.12)
评分崔晓姗于2010年5月21日捐赠
评分对康德而言,人的认识过程就是知识对象的形成过程。第二学期花的时间最久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