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康德三大批判著作、也是其全部哲學著述中意義最為特殊和重大的巨著,它改變瞭整個西方哲學前進發展的方嚮和進程。康德花瞭11年的時間完成,1781年初版,1787年再版。 貫徹始終的根本指導思想就是:通過對理性本身、即人類先天認識能力的批判考察,確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這些要素的來源、功能、條件、範圍和界限,從而確定它能認識什麼和不能認識什麼,在這基礎上對形而上學的命運和前途作齣最終的判決和規定,其使命是為真正的、作為科學的形而上學提供堅實可靠的基礎。全書約有40餘萬字,除瞭序言和一個總的導言外,分為“先驗要素論”和“先驗方法論” 。中譯本是直接從德文原本由鄧曉芒翻譯、楊祖陶校訂,其譯文精良,堪稱佳作。書後還附有德漢術語索引、漢德術語對照以及人名索引,方便使用。
中译本序 p2 初版于1781年,再版于1787年。 正文 p18 于是我们就可以把一门单纯批判纯粹理性、它的来源和界限的科学视为纯粹理性体系的入门。这样一个入门将不必称作一种学理,而只应当叫做纯粹理性的批判,而它的用处就思辨方面来说实际上将只是否定性的,不是用来扩展我们...
評分 評分中译本序 p2 初版于1781年,再版于1787年。 正文 p18 于是我们就可以把一门单纯批判纯粹理性、它的来源和界限的科学视为纯粹理性体系的入门。这样一个入门将不必称作一种学理,而只应当叫做纯粹理性的批判,而它的用处就思辨方面来说实际上将只是否定性的,不是用来扩展我们...
評分 評分還沒齣版就已經被它摺磨瞭一年,翻譯得確實不錯!
评分真想用這本大書抽老師的臉:與其做你的破作業,老子寜可看康德!
评分對康德而言,人的認識過程就是知識對象的形成過程。第二學期花的時間最久的一本書。
评分粗糙的翻瞭一遍,看完鄧的講解再好好讀一遍吧。我還有兩年時間
评分讀的第二遍,收獲是大大的,期待著把另外兩大批判啃完。康德哲學是哲學世界中的一座高峰,他將哲學的發展帶入瞭一個境界。大師中的大師,讓人膜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