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鈞
筆名方以直,山東省臨沂縣人,民國十四年四月四日生。抗戰末期棄學從軍,三十八年來颱,曾任中廣公司編審、製作組長、專門委員,中國電視公司編審組長,幼獅文化公司期刊部代理總編輯,中國時報主筆,「人間」副刊主編,美國西東大學雙語教程中心華文主編。現旅居美國專事寫作。
曾獲行政院新聞局圖書著作金鼎獎(《左心房漩渦》,也是獲獎最多的一本),颱北中國文藝協會文藝評論獎章,中山文化基金會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推薦獎,吳魯芹散文獎。1999年《開放的人生》榮獲文建會及聯閤副刊評選為「颱灣文學經點名著」。2001年,獲北美華文作傢協會「傑齣華人會員」獎牌、同時獲此榮譽的尚有琦君、夏誌清、鄭愁予。
王鼎鈞迴憶錄四部麯之二—《怒目少年》記述由1933年他前往抗戰後方起,到1945年抗戰勝利為止,是王鼎鈞對中國社會所做的見證。人活著,好比打開一架攝影機,少年時底片感光,不曾顯影,一直儲存著,隨年齒增長,一張一張洗齣來。《怒目少年》正是王鼎鈞流亡學生時代的顯影。
今天读完了《怒目少年》,只做了一些摘抄,仍是感觉自己囫囵吞枣地读完了,虽偶有感慨,但并没有记下什么。近来读书总是这样,走马观花地过一遍,然后又觉得太浅,想再读一遍,但终是没有再读。 我实在是喜欢《怒目少年》的文笔,字里行间都是回忆跟思考。就像先生讲给我听那些...
評分《怒目少年》是王鼎钧回忆录的第二部。所记录的,是作者自1942年夏天离家至1945年约三年时间的“流亡学生”生涯。 作者开篇便说:出门一步,便是江湖。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忽然走出书斋、远离家乡,辗转安徽阜阳、陕西汉阴等地,直面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模样。 王鼎钧进入的是李仙...
評分这是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四部曲”中的第二部,即《怒目少年》。翻开此书,文中有句话这样写道:“那年是民国三十一年,我十七岁”。十七岁的少年可能在干什么呢?他可能不需要为衣食所忧,可以在课堂上好好学习,不用担忧其他的事情。然后那年却是1942年,是处于战乱中的年头...
評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以前看西南联大诸公的回忆录,甚至有点心生羡慕,那样的一个离乱年代,却有着那样充沛的青春。再看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真的自忖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大时代下的小人物,被历史裹挟着,一路走来。王先生是幸运的,在他的晚年还能用他的笔墨为后人记下这...
評分这是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四部曲”中的第二部,即《怒目少年》。翻开此书,文中有句话这样写道:“那年是民国三十一年,我十七岁”。十七岁的少年可能在干什么呢?他可能不需要为衣食所忧,可以在课堂上好好学习,不用担忧其他的事情。然后那年却是1942年,是处于战乱中的年头...
.
评分人民的忠誠度越高,執政的人在下達命令的時候越容易掉以輕心、草率從事,統治者個人的權力越大,他的左右親信越容易透過服從的方式竊權自肥。所以要求“絕對服從”,政府與人民可以慮始,難與樂成,聰明人陽奉陰違,純潔的人就憤世嫉俗瞭。
评分挺矯情的
评分民國、中學版“上學記”,正如作者所說,年紀大瞭看兒時的一切,像解謎一樣; 年少時候看外部世界更像是猜謎。要用文字還原齣中學生在亂世裏的那種懵懂和熱血難度還挺大的--你如何用解謎的筆調還原齣猜謎的心態呢?
评分二零一九年歲次己亥清明節春風裏閱訖於寜鄉梅傢田寓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