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
1899年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一個自由主義的貴族家庭,是家中長子。蘇維埃成立後,納博科夫一家被迫離開俄國,開始流亡生涯;先到倫敦,後來移居柏林。1922年,納博科夫完成劍橋大學的學業後,才又到柏林與家人會合。1923至1940年間,納博科夫陸續發表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戲劇、新詩等創作,並且將俄國文學作品翻譯成英文。他被視為俄國流亡世代中最優秀的作家之一。1940年,納博科夫偕妻兒移民美國,並入美國籍,他在康乃爾大學教授俄國文學直至1959年退休。《The Real Life of Sebastian Knight》是納博科夫第一部用英文寫作的小說,而《羅麗泰》(Lolita)則是他最知名的代表作。1973年,納博科夫獲頒「美國文學獎章」(American National Medal for Literature) 。1977年逝於瑞士。
「我認為這全在乎一個愛字:你愈鍾愛一段回憶,它便愈加鮮明,愈加奇妙。」
——納博科夫,《如是我見》(Strong Opinion)
四歲那一年,幼年納博科夫已然意識到「時間」的存在。五歲時在一趟長程旅行途中,他初次輕嘗想家的滋味(彼時幼年納博科夫無論如何想像不到,十五年後,當他不得不離開祖國,這淡淡的惆悵將愈加濃烈苦澀)。身為長子的納博科夫生長在富裕的家庭,備受寵愛。童年至青少年生涯,以聖彼得堡的大宅邸和鄉間莊園為場景,孕育著納博科夫這一生最美好的回憶。
和納博科夫一樣能在文字中看見顏色、聽到聲音的母親,常為小納博科夫講床邊故事(聽故事的男孩就像童書中的主角般幸福無憂)。十五歲的夏天,少年納博科夫興奮而顫慄地為母親朗誦生平第一首詩作。納博科夫的父親是法律學者,活躍於政界;他把對蝴蝶的迷戀,連同回憶往事的情懷悉數傳給納博科夫。
第一聲顫音響起,悅耳的旋律變了調。1906年,納博科夫身為國會議員的父親抗議沙皇解散國會而遭監禁。1917年,納博科夫一家從雅爾達港口倉皇逃離(槍聲此起彼落,彈砲險險掠過船身),永遠離開了俄國。
1919年,納博科夫進入劍橋大學;他持續嘗試俄文創作,竭力保全「俄文」這唯一從祖國攜出的資產。1922年,納博科夫以優異成績畢業;早在同年三月,他的父親於一場政治集會上遇害。
其後十八年,納博科夫漂泊於歐陸。他先待在德國,其後移居巴黎。1940年,納博科夫偕妻兒移居美國。晚年移居瑞士,抵達人生的終點。
不只是形體流離飄蕩,精神和情感也居無定所,因為「家」只存在於記憶中(納博科夫想像著:如果拿起電話撥打聖彼得堡家中的電話號碼,能聽到昔日老管家的聲音嗎?)。他在文字中追尋緬懷,使回憶世界分外透澈明亮,彷彿是現實世界的另一個「我」。
母親擱在書頁上那戴著紅寶石鑽戒的手,舅舅悽婉的吟唱,戀人編織的花冠,陽光篩過藤椅在拼花地板上投射的光點,指尖上的蝶翼微香。如果把這一縷縷、一片片細細拼綴,是否就能召回逝去的時光?
想象,是不朽和不成熟的人的极顶快乐,应该受到限制。为了能够享受生活,我们不应过多地享受想象的快乐。 纳博科夫《说吧,记忆》P4 深夜,我翻开这本书。在我钟爱的作家跳跃的文字里,寻找一点被现实摩擦的灵气全无的熟悉的慰藉。过去的...
评分看到《文汇读书周报》上热烈地推荐纳博科夫的《说吧,记忆》,也马上买了一本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回来一看,真的有些失望!那位王家湘教授的翻译水平真的不敢恭维,译文读起来疙疙瘩瘩,不仅谈不上有什么优美可以享受,就连基本的顺畅都谈不上,一看就是把原文的那些...
评分该如何定位这本书呢?称之为自传吗?或许是可以这么说的。然而作为自传,内容上有太多的缺失,只能称为自传的片段,即记忆的断章,被作者以精巧的顺序排列在精美的收藏册中,一如他同样精美的蝴蝶标本;但片段中的一个个细节却又漫溢而出,使之远远超越了一般名人的无聊而浮夸...
评分20世纪文明的倒退和进步都绕不开和一个命题的关系:流亡。当然,这是一个现象性的结果,是明显具有深层意识根源的大国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在民众生活中广泛施加的一种影响。是的,包裹了多种因素的可能最初还披裹着明艳的进步革命色彩的、但终究因凝聚了尖锐沙砾而沉滞阴暗...
评分文 / 韵竹 在许多读者看来,纳博科夫不是个讨喜的人。他有张毒舌嘴,骨子里骄傲至极,看不上这个也看不上那个。从康拉德、海明威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历史上那些鼎鼎大名的文豪,无一不被他数落过。他的作品多数曲高和寡,属典型的学院派风格。如小说《微暗的火》居然有近百页注...
好译笔
评分好像以前读过一本他的书...
评分這是我加入豆瓣前最後一本讀完的中文書。事實上﹐也是手邊僅存的中文書了。這本書對讀者的意義不會打過對作者本身的意義...他像是全為自己寫的。這就是它好看的原因了。
评分這是我加入豆瓣前最後一本讀完的中文書。事實上﹐也是手邊僅存的中文書了。這本書對讀者的意義不會打過對作者本身的意義...他像是全為自己寫的。這就是它好看的原因了。
评分终于读完,连最后的译后都那么精彩。纳博科夫的回忆录有时候就像苏格兰帽上的缎带,随风七彩旋转,闪着虹光,你都不知道该怎么抓住这奢华的回忆,即使抓住了,也会自卑你贫瘠的口袋是不是适合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