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察洛夫(1812—1891), 19世紀俄羅斯著名作傢,在辛比爾斯剋(今烏裏揚諾夫斯剋)齣生,父親是富裕的商人。1834年莫斯科大學語文係畢業後到政府工作達30年。1847年,第一部長篇小說《彼得堡之戀》(原名《平凡的故事》)齣版,描寫一個地主少爺順應資本主義興起的局勢,成為一個實業傢的故事,贏得瞭評論傢彆林斯基的好評。1852年至1855年間作為海軍中將葉夫菲米·普佳京的秘書隨他航行到英格蘭、非洲和日本,後經西伯利亞返迴俄羅斯。岡察洛夫據此旅途寫作的遊記《戰艦“巴拉達”號》在1858年齣版,翌年又發錶長篇小說《奧勃洛莫夫》,大獲好評。1867年,他辭去政府職務,並發錶他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懸崖》(1869年)。岡察洛夫終身未婚,1891年在聖彼得堡逝世。作者總論自己的三部長篇小說,捍衛現實主義,反對自然主義和“為藝術而藝術”,在當時頗有影響。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賊厚但好讀,讀到前都不知俄國巨著還有這麼易讀的。英國幽默小說似的蠢蛋少爺跟務實的德裔基友外加把妹,前半笑死後半哭死,深懷溫柔之心為一個屁用沒有但又善良得讓人掉淚的沒落階層送終。滿口牢騷實則死忠的老僕簡直《怒海爭鋒》裏Killick的異國錶親
评分多餘的人。
评分“在資本主義大行其道的十九世紀中後期, 田園詩破滅主題便成為俄羅斯文學的一個基本主題。俄羅斯在資本主義的強大攻勢下, 田園詩世界觀和心理的土崩瓦解、以及對於田園詩烏托邦理想的價值訴求。 奧勃洛摩夫形象不單純地屬於俄羅斯文學“多餘人”畫廊中的人物, 形象背後所凝聚的是作者在俄羅斯現代化進程中, 對於即將逝去的俄羅斯傳統文化的緬懷、俄羅斯民族性格自我反思的載體。”
评分小學讀畢即對“多餘的人”産生深深憐惜,仿佛那是對自己未來的預見。
评分最可怕的“懶”是“心灰意懶”。一直覺得奧勃洛摩夫就是我自己的寫照。2012年夏讀,大二下學期,補標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