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辐先生40年代就是成都名记者,时称“车大侠”。他心明天下事,肚知百有味,胃口牙齿宝刀不老,鹤发童颜风韵犹存,一副饮食菩萨的器度。
现今,90岁的车辐推出了他的20余万字的《川菜杂谈》。书中自称为“好吃嘴”的车老,不仅把他多年来总结下来的川菜绝活毫无保留地展现给读者们,而且还收录了不少车老写的名人谈川菜的文章。该书分为“川菜历史文化”、“川菜杂谈”、“名人谈川菜”等部分。书中将车老早年发表过和未曾发表的关于川菜的文章收入其中,用川菜表现老成都的文化。
车辐,1914年生,成都人。1930年代开始从事文艺写作,职业记者。先后出任《星芒报》、《民声报》、《四川时报》、《人物杂志》、《华西晚报》等报刊记者、编辑。著有散文集《采访人生》、小说《锦城旧事》等。四川烹饪学会理事,人物“饮食菩萨”。
此书数大罪状: 1 文字不通,啰嗦至极 2 内容重复,不见新意 3 第一辑完全就是流水帐,某某名人在哪儿吃过啥菜关读者鸟事 4 最不可原谅的,作者的美食观是建立在牺牲动物福利的基础上! 说起自己吃过穿山甲,不当一回事。还在《怪吃》中提到清代道光年间清江浦有一寡妇,...
评分先前听别人把车辐夸得俨然一大仙,看了他的文章,发现上当,这不就是报社记者的水平吗?而且还是《人民日报》那种党政机关报的。
评分长于掌故,而短于烹饪赏鉴的真材实料。人,是一个用耳朵--而不是舌头--吃饭的迂阔的人;书,是一本十分空泛的书。 其实掌故何尝不可以让读者来津津有味;邓云乡先生即是好例,因为它的回忆描摹有生趣,有童心在。车辐老则不然,缺的是生活气息也。
评分此书数大罪状: 1 文字不通,啰嗦至极 2 内容重复,不见新意 3 第一辑完全就是流水帐,某某名人在哪儿吃过啥菜关读者鸟事 4 最不可原谅的,作者的美食观是建立在牺牲动物福利的基础上! 说起自己吃过穿山甲,不当一回事。还在《怪吃》中提到清代道光年间清江浦有一寡妇,...
评分先前听别人把车辐夸得俨然一大仙,看了他的文章,发现上当,这不就是报社记者的水平吗?而且还是《人民日报》那种党政机关报的。
清谈优游,佐以三两土菜,心向往之。
评分嗯我就是想看一下新旧版有什么不同么。。。。。。
评分从一个时代走出来的人,文字难免带有时代性,即使被称为记者中的车大侠,车老的措辞有不少“人民日报”式的口吻。多以名流故事为素材来聊川菜,着重在做法上。书里提到的豆花、三大炮、姑姑筵都扩展了我关于川菜的很多了解。
评分在书店看完的。四川那帮文人老头子写的东西都是这种格式,渣渣瓦瓦以及一种蜀人当自强的风味。不过看点也不是其文风,也都不是问题。川菜确实巴适,写的不好也看来饿的惊叫唤。
评分不大喜欢这种文字,虽然细节厘清了,却总感觉不够漂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