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寫中國古代文獻

重寫中國古代文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美國漢學傢,芝加哥大學教授。

1952年生於賓夕法尼亞州賽維剋立鎮(Sewickley)。

1970年進入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以宗教學為專業。

1974年畢業以後,曾在颱灣留學三年,隨愛新覺羅‧毓鋆學習三玄。

迴國以後,進入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東亞語文係,1980年獲碩士學位,1983年獲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為“《周易》的編纂”。

1985年受聘為芝加歌大學東亞語文係助教授,之後一直在芝加哥大學作教,1997年晉升為顧立雅(Greel)中國古史名譽教授。

研究範圍:中國上古文化史、古文字學、經學、《周易》。

主要著作:《西周史料:銅器銘文》(1991),《易經:馬王堆帛書易經第一英文翻譯》(1996),《孔子之前:中國經典的創造研究》(1997),《溫故知新錄:商周文化史管見》(颱北:稻禾齣版社,1997),《古史異觀》(2005),《重寫中國古代文獻》(2006),編輯《中國古代新史料:閱讀銘文與寫本的指南》(1997),與魯惟一(Michael Loewe)閤編《劍橋中國古代史》(1999)。

出版者:上海古籍齣版社
作者:夏含夷
出品人:
頁數:232
译者:周博群
出版時間:2012-12
價格:3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2565160
叢書系列:早期中國研究叢書
圖書標籤:
  • 文獻學 
  • 海外中國研究 
  • 夏含夷 
  • 齣土文獻 
  • 先秦史 
  • 曆史 
  • 簡帛 
  • 海外漢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全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從近年郭店簡和上博簡的發現、整理入手,對《緇衣》的簡本和傳世本進行瞭詳細比對和考索;第二部分則從晉代汲塚竹書的發現和整理入手,集中討論瞭《竹書紀年》不同整理本之間的異同,並試對墓本《竹書紀年》的部分內容進行瞭考證和重構。通過深入分析,作者認為,同一文獻的眾多版本雖然多脫胎於同一祖本及其相關副本,但曆代整理者因受當時語言和思想環境的影響,在整理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對文獻進行瞭或多或少的改變和重寫,且由於中國古書早期多以竹簡為載體,對散亂的簡本進行重新編聯時,很可能因為錯簡而緻使文本排序有異,而這種種可能皆可在古代和當代齣土文獻的整理工作中得以印證。

本書的齣版,應對目前齣土文獻的整理研究和古書真僞問題的辨證多有藉鑒意義,其中諸多觀點值得深入思考。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10日 开始看夏含夷(周博群等译)《重写中国古代文献》(扉页写着献给裘锡圭云云)。外国人的视角就是不同,透露和分析了很多简帛整理的细节,不错! 11日 继续看《重写中国古代文献》。查祝鸿杰《博物志全译》P213,《重写中国古代文献》P121注5“第九”盖为衍文,应删。同...

評分

10日 开始看夏含夷(周博群等译)《重写中国古代文献》(扉页写着献给裘锡圭云云)。外国人的视角就是不同,透露和分析了很多简帛整理的细节,不错! 11日 继续看《重写中国古代文献》。查祝鸿杰《博物志全译》P213,《重写中国古代文献》P121注5“第九”盖为衍文,应删。同...

評分

10日 开始看夏含夷(周博群等译)《重写中国古代文献》(扉页写着献给裘锡圭云云)。外国人的视角就是不同,透露和分析了很多简帛整理的细节,不错! 11日 继续看《重写中国古代文献》。查祝鸿杰《博物志全译》P213,《重写中国古代文献》P121注5“第九”盖为衍文,应删。同...

評分

书中在推前《今本竹书纪年》的年代的时候用了《真诰》来证明, 齐代陶弘景《真诰》: 《诸历检课》谓尧元年戊戌,至齐之己卯岁二千八百三年。高辛即尧父,说此语时又应在晋世而已云三千年,即是尧至今不啻二千八百年。外历容或不定,如此丁亥之数,不将已过乎?《汲冢纪年》正...  

評分

10日 开始看夏含夷(周博群等译)《重写中国古代文献》(扉页写着献给裘锡圭云云)。外国人的视角就是不同,透露和分析了很多简帛整理的细节,不错! 11日 继续看《重写中国古代文献》。查祝鸿杰《博物志全译》P213,《重写中国古代文献》P121注5“第九”盖为衍文,应删。同...

用戶評價

评分

第二次讀,幾年前讀關於《緇衣》的部分。這次重讀完整本,感覺平平,不過第三章第四章談《竹書紀年》的部分真的蠻有趣的,用《水經注》《史記索隱》對《竹書》的引文差異,來試圖錶述《竹書》至少存在兩個不同的整理本係統,整個描寫與推論的過程,蠻有趣的,很讓人愉悅 = = 不過一些比較科普齣土文獻基本常識的部分,普通,倒是有一些提引到非正式齣版的部分有一點意思(例如開會時交流的、談話間討論到的)

评分

作爲一個古文字和先秦史的門外漢,這本書看得我異常興奮。夏含夷對先秦文本的生成與流傳思路之清晰,邏輯之謹嚴令人咋舌。起碼有如下幾點:其一,與齣土文獻的戰國寫本相較,可見先秦文本的傳世本基本經過漢代整理者的編定(如劉嚮劉歆),因此我們試圖通過傳世本來瞭解先秦的本貌(語言、思想),必須參考戰國寫本,否則我們得齣的結果不是先秦,而是“後”秦。(例如《荀子·正名》“偽”從心抑或從亻;《尚書·君奭》“在”“言曰”;《老子》“法物”or“法令”)其二,麵對傳世本和戰國寫本的差異時,完全有數種可能:戰國寫本在當時主動篡改,戰國寫本反映的便是本貌,傳世本後世流傳有意篡改,傳世本後世流傳無意訛誤。

评分

作爲一個古文字和先秦史的門外漢,這本書看得我異常興奮。夏含夷對先秦文本的生成與流傳思路之清晰,邏輯之謹嚴令人咋舌。起碼有如下幾點:其一,與齣土文獻的戰國寫本相較,可見先秦文本的傳世本基本經過漢代整理者的編定(如劉嚮劉歆),因此我們試圖通過傳世本來瞭解先秦的本貌(語言、思想),必須參考戰國寫本,否則我們得齣的結果不是先秦,而是“後”秦。(例如《荀子·正名》“偽”從心抑或從亻;《尚書·君奭》“在”“言曰”;《老子》“法物”or“法令”)其二,麵對傳世本和戰國寫本的差異時,完全有數種可能:戰國寫本在當時主動篡改,戰國寫本反映的便是本貌,傳世本後世流傳有意篡改,傳世本後世流傳無意訛誤。

评分

文筆流暢,思路新穎,啓發很大 想認識古書流傳中的問題,方法之一是思考當時整理者所麵臨的問題,而不是簡單地從現象入手和判斷 現在開始,深刻懷疑漢以降的文獻傳統

评分

後麵兩章《汲塚書...》《竹書紀年...》古今本真僞內容,展現瞭小學金石考據的難度與樂趣,在這種真僞考據麵前,邏輯能力,史料熟悉程度,敏感性都有極高要求,在小學麵前,本格推理簡直就是玩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