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下)》依照历史发展顺序,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代前中期、近代七编,说明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过程。全书内容系统,对于诗文、小说、戏剧各文学领域的理论批评,对于历代比较重要的批评家及其论著,均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王运熙,男,1926年6月生。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合作主编并参加其中《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的撰写)、《中国文学批评史》(合作主编并参加撰写)、《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中国古代文论管窥》、《文心雕龙探索》、《乐府诗述论》、《望海楼笔记》、《当代学者自选文库·王运熙卷》、《李白诗选》、《李白研究》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作为教材,语言简洁,线索清晰,注意文学批评概念、基本问题的历史的把握,推荐。
评分文学史和文批到了明清以降,部头就厚了好多,多得都不想仔细看了...
评分作为高校中文专业教材,应该算是自郭绍虞《批评史》以降,近三十年来最长盛不衰的一种。可是,这字里行间对道学家们是有多怨恨啊!读着这样的教材成长起来的中文高材生们,难怪写出来的文章一律都是“转益多师”的“主情派”。
评分反正關於文論的最初學習大部分都是從這本來的,但要說覺得這本書寫的多好也確實沒有。闡發精微的太少,過度闡釋較多。
评分考研学习法真的很有用,以前文学史认真看了两三遍也不如梳理一次背一遍来得印象深刻,也可以防止浮光掠影,经典教材大都出自大学者之手,了解大学者最有效的不是读回忆文章,还是得看专著,难看看不进去也要硬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