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之家

贵族之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俄]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出品人:
页数:216
译者:刘若
出版时间:2014-3
价格:22.8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2645371
丛书系列:世界名著名译文库(凤凰壹力2013版)
图书标签:
  • 屠格涅夫 
  • 俄罗斯 
  • 俄国 
  • 小说 
  • 爱情 
  • 文学 
  • 外国文学 
  • 经典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贵族之家》是屠格涅夫六部长篇小说系列中的第二部,是其中最为优美动人的一部,写于1859年。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小说,也是一部深刻反映时代的社会小说。其中每一个人物的命运,他们的爱情经历与悲欢离合,都和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历史现实紧密相关。作品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具体地表现出时代和历史的烙印,他们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和利害考虑,都是一种人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性表现。艺术的形象思维的产品能够达到如此高度的思想概括程度,在世界文化史上并不多见。因此,这部小说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罗亭》与《贵族之家》是我大三时读过的屠格涅夫的短篇。喜欢和力荐它们的缘故,是我觉得,主人公和自己……哦不,应该说是自己跟主人公在某些方面多少有点儿相像。 《罗亭》一书中,主人公的悲剧也许在于:罗亭聪明睿智,善解人意,能够引导人们看到未来崭新的希望,...  

评分

评分

评分

说起文学之林的现实主义著作, 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法国与俄国的诸多作品。 如果说, 以巴尔扎克、左拉为代表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们描绘了“卑鄙的群像”的话, 那么, 以托尔斯泰、屠格涅夫为代表的俄国现实主义大师们则雕刻了“苦难的群像”。 其区别在于, 法国现实主义...  

评分

在善的圣殿前 燃起了午夜的长明灯 --《罗亭》 这句诗在书中是用来形容罗亭大学时一个哲学家改革家式的同学的。然而用在罗亭上,我想把“善”改成“改革”。是啊,虽然刚出场的他腹中空空却口若悬河,可是到了离开娜塔丽莎家后,他就开始行动了。或许在那个时...  

用户评价

评分

#2018读书#(19/100)虽然丽莎和拉夫列茨基的爱情并没有获得圆满,但是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屠格涅夫的文字吸引,屠格涅夫的文字太优美了,他对痛苦的表达,都是那种像是点在花瓣上的露水,悄悄滑落只留下一行水痕...丽莎和拉夫列茨基两个善良而又纯洁的人,因为各自的原因,最终还是放弃在一起,这种凄美的爱情故事似曾相识,就像张爱玲笔下的家茵和宗豫,但是却是用屠格涅夫独一无二的笔尖记录下来的。最让人感慨万千的就是八年后,丽莎和拉夫列茨基的重逢,他看着她,她却把头埋的更低了...即便一生都无法放下,但求萍水相逢。有人可能会觉得他们二人对爱情顾虑太多,不够果敢,可这又何尝不是残缺之美呢?

评分

语言真美啊,好有韵味。丽莎最后去修道院了,两个人一生分离,淡淡悠远的哀愁

评分

老屠的爱情故事总是那么的悲剧……

评分

又一个多余的人 2019年2月再读一遍,这次的感觉比之前更真切了。看到的人物也更加丰满了

评分

又一个多余的人 2019年2月再读一遍,这次的感觉比之前更真切了。看到的人物也更加丰满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