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贵族之家》是屠格涅夫六部长篇小说系列中的第二部,是其中最为优美动人的一部,写于1859年。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小说,也是一部深刻反映时代的社会小说。其中每一个人物的命运,他们的爱情经历与悲欢离合,都和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历史现实紧密相关。作品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具体地表现出时代和历史的烙印,他们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和利害考虑,都是一种人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性表现。艺术的形象思维的产品能够达到如此高度的思想概括程度,在世界文化史上并不多见。因此,这部小说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屠格涅夫在"贵族之家"这部小说里,主要描述了两家“贵族之家”:卡列京一家和费奥尔多.拉夫烈茨基一家。莉莎和她姑婆,母亲这祖孙三代三个女性平时还能和睦相处,然在关键时刻,由于立场,理念的不同而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莉莎受那表面优秀内心是小人的潘申的执意追求,且她也知...
评分不想对屠格涅夫有什么评价,到是发现一些现象。有的书评或影评,用一些从别人那里看来的,听来的,自己也不太懂是什么意思或者自以为自己懂了的,郑重的词语组合成看似有理的一句话,然后这样的几句话再组成看似在理又在行的一段话,就成了所谓的书评。还有一种,相对更低级,...
评分 评分 评分又一个多余的人 2019年2月再读一遍,这次的感觉比之前更真切了。看到的人物也更加丰满了
评分有幸去上本部的课,郭秀媛老师讲的真好。丽莎和男主错过了时光呢。老师为我们吟诵了钓鱼那一段,怀疑老师全书都被过了,真的好美,意境太美了
评分#2018读书#(19/100)虽然丽莎和拉夫列茨基的爱情并没有获得圆满,但是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屠格涅夫的文字吸引,屠格涅夫的文字太优美了,他对痛苦的表达,都是那种像是点在花瓣上的露水,悄悄滑落只留下一行水痕...丽莎和拉夫列茨基两个善良而又纯洁的人,因为各自的原因,最终还是放弃在一起,这种凄美的爱情故事似曾相识,就像张爱玲笔下的家茵和宗豫,但是却是用屠格涅夫独一无二的笔尖记录下来的。最让人感慨万千的就是八年后,丽莎和拉夫列茨基的重逢,他看着她,她却把头埋的更低了...即便一生都无法放下,但求萍水相逢。有人可能会觉得他们二人对爱情顾虑太多,不够果敢,可这又何尝不是残缺之美呢?
评分开头通过访客一个个拜访贵族之宅 来介绍出场的人物背景 再引到男主的故事 这个角度新颖 而且家这个背景 很扣主题 整个故事下来也不好说是悲剧 只是普通寻常的不是喜剧的结尾
评分没想到居然看完了这样一本以前以为会看不下去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