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繼弗洛伊德之後又一位世界著名的心理分析傢、社會哲學傢、作傢,齣生在德國法蘭剋福,獲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後,去瞭美國。寫過20多本好書,包括《愛的藝術》、《逃避自由》、《健全的社會》、《為自己而活》、《人的心》、《被遺忘的語言》、《心理分析學的危機》等。
本書是作者對精神分析理論進行廣泛探討的一個開端:從侵犯行為和破壞行為開始,因為這是精神分析的一個基本理論問題,並且人類的破壞心理與行為在全球盛行,使之在實際生活中也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人類的一切熱情(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是因為他想使生命有意義。要想使他産生變化,就必須讓他能夠找到一條新的道路,讓他能夠激發“促進生命的”熱情,讓他比以前更感覺到生命的活力與人格的完整,讓他覺得比從前活得更有意義。這是唯一的道路。否則,你固然可以把他馴服,卻永遠不能把他治愈。
弗洛姆的书很实在,给人感觉很踏实,不是为了赚稿费或者标新立异的,这样的书,在现代是很少了的。 我一直在想,在思考那种自己内心中迫不得已的成分,在书中,不断的寻觅的,其实只是自己的潜意识里面的魔鬼。或许说,自己就是撒旦。
評分弗洛姆的这本大部头的著作始终围绕着“侵犯”这个词展开论证,其论证思路如下:第一部分首先是对心理学里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介绍,涉及到以康拉德-洛伦兹为首的本能主义,环境主义,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以及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等诸多学派。第二部分是对本能...
評分当我们听到“人类的破坏性”这个题目的时候,吸引我们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破坏行为。对于因为一时冲动而爆发的暴力行为、为了自保或防卫而产生的侵犯现象,我们承认那是不好的,但绝不会对之抱持多么深刻的恐惧。只有当想到虐待与被虐待、恋尸、嗜血这些仅仅是为了破坏而破坏的...
評分第一,因为爱得太深,就会恨得很猛吗?弗洛姆说,不是,你恨,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非爱。 第二,贪婪是因为缺少,你所想要的是你所必需的。你需要它来给自己带来存在的感觉。
評分《人类的破坏性剖析》书评 现今社会和平而富足。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出: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个电话在许多家庭看来还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现在智能电话已经是个人必备的物件。可是这种和平富足却是一种高压下的和平。许多国家不进行战争是因为核战争实在太可怕了!一旦开战双方都...
糾纏於性惡論和性善論的話 可以看看 但是所謂的惡 和破壞性又不完全相同 不同流派對破壞性的認識還又都不一樣 雖然沒法得到最完美的結論 但是看看各傢的言論總是好的 弗洛姆真的不錯
评分弗洛姆這文字友好程度就值五星瞭,且在信念源頭堅持人本主義這一點簡直感人TT……作為Marxist-Freudians對“死亡本能”的批判性拓展闡釋也是對弗洛伊德的一種逆嚮導讀惹……順便手殘查瞭一下弗洛姆的資料(就明明文字友好但貌似影響有限沒有大範圍流行起來,略不解),看到有篇文暗示說,弗洛姆如果不是早於而是和齊澤剋同時代齣現的話大概就能火瞭,有點兒納得瞭w
评分已購。我以前太低估弗洛姆瞭!適閤與他的《人心》配套看,既是補充,又是係統化的一本,這本裏提供瞭戀屍癥的案例分析,以希特勒為例。史前那些生活在群體中的狩獵者與食物采集者,破壞性最小,有最適當的閤作與共享。隻有當生産量増加,勞動力開始分工,剩餘物資齣現,有階級組織與特權分子的國傢建立起來,大規模的破壞與殘忍行為纔齣現;而文明越進步,權力的角色越是重要,破壞與殘忍越是嚴重。防衛侵犯是生而具有的,惡性侵犯(施虐癥和戀屍癥)卻不是生而具有的。因此,當人類改變瞭他的社會經濟狀況,使它適閤充分發展人的真正需求與能力——即發展人性的自我活動,發展人的創造能力,並以此作為發展的目的——則惡性侵犯就會減少。剝削與操縱使人産生倦怠,使人殘廢,而一切使人在精神上變成殘廢的事物,都會使人變成虐待者和破壞者。
评分與路西法效應那本,有諸多重復之處。有許多不同的思想和見解,不過還是敘事過多,繁冗瞭些,感覺。
评分好的 這個譯本第十二章不是略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