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本书

第二本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娜杰日达•曼德施塔姆(1899—1980) 俄罗斯著名诗人曼德施塔姆的妻子,作家,翻译家。1899年10月30日生于萨拉托夫,娘家姓哈津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娜杰日达开始撰写关于丈夫的回忆录,即七十年代相继成书的“回忆录三部曲”《回忆录》、《第二本书》和《第三本书》。1980年12月29日,娜杰日达卒于莫斯科。“娜杰日达”在俄语中意为“希望”。

陈 方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出版《俄罗斯当代女性小说研究》、《俄罗斯文学的“第二性”》等专著,译有《二十世纪俄罗斯侨民文学史》(合译)、《黄色箭头》(维克多•佩列文)、《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乌利茨卡娅)、《文学肖像》(帕乌斯托夫斯基)、《夜晚时分》(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和《异度花园》等作品,另在《外国文学评论》《俄罗斯文艺》《世界文学》《外国文学》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俄] 娜杰日达·曼德施塔姆
出品人:
页数:704
译者:陈方
出版时间:2016-5
价格:7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9579358
丛书系列:文学纪念碑
图书标签:
  • 回忆录 
  • 曼德尔施塔姆 
  • 苏俄文学 
  • 俄国文学 
  • 广西师大出版社 
  • 俄罗斯 
  • 文学 
  • 外国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是《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的续篇,曼夫人的笔触依旧聚焦于曼德施塔姆,但也大幅扩展自阿赫马托娃以及自身。笔锋依然犀利,探讨了古米廖夫等“阿克梅派”诗人的诗歌观念,曼德施塔姆的命运,以及自身在二十世纪二十到五十年代这五十年的遭遇。俄文版编者认为,“娜杰日达•雅科夫列夫娜的两本书均已成为奥西普•曼德施塔姆的全部创作和生平材料的注解,是无价之宝”。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都读这样的书,感到浑身寒冷,冷到不能自拔。就像骨髓里填满了冰渣。 这些血与泪是多么可怕,要是降临在我们身上,我们会如何? 俄罗斯的苦难要我们都记住。记忆就是冰上的血迹,鲜艳而凛冽。相比较,我们的生活太平庸了,可我们敢面对那样的时代吗?只希望它别再出现吧。 曼夫...  

评分

社科文献出版社·甲骨文致力于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高品质读品。译介国外的经典社会科学类理论著作和学术畅销书是我们图书系列的主要方向。作为一个新的品牌,敬请广大读者关注、批评!您的任何意见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供给我们:在我们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oracode(社...  

评分

都读这样的书,感到浑身寒冷,冷到不能自拔。就像骨髓里填满了冰渣。 这些血与泪是多么可怕,要是降临在我们身上,我们会如何? 俄罗斯的苦难要我们都记住。记忆就是冰上的血迹,鲜艳而凛冽。相比较,我们的生活太平庸了,可我们敢面对那样的时代吗?只希望它别再出现吧。 曼夫...  

评分

大概十年前,在一本纽约书评文选里看到布罗茨基撰写的《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书评,文章和布罗茨基其他作品一样精彩,尤其是结尾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布罗茨基这样描述1972年5月30日在娜•雅•曼德施塔姆莫斯科住宅里的厨房看到她时的情景:“当时已是傍晚,橱柜在墙壁上...  

评分

社科文献出版社·甲骨文致力于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高品质读品。译介国外的经典社会科学类理论著作和学术畅销书是我们图书系列的主要方向。作为一个新的品牌,敬请广大读者关注、批评!您的任何意见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供给我们:在我们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oracode(社...  

用户评价

评分

因为第一本回忆录的存在,这本书只能给四星。虽然写得有点啰嗦,相比第一本少了一些批判的锋芒,但是瑕不掩瑜,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评分

这是最好的回忆录,没有之一,因为作者赤诚到甚至尖锐,连自己都不宽容~,即鲁迅的一个都不放过。一个能够反省自己的民族无愧于战斗民族的称号

评分

对曼德施塔姆了解不多,关于诗人的篇章读得很潦草,本书使我加深了对那个严酷时代的了解,本书更多是“写自己”。不同于活化石爱伦堡闪烁其辞的回忆录,曼德施塔姆的遗孀显得执拗、决绝而严厉,她不像在体制内幸存下来的爱伦堡在“描述”时代,而是在评判和谴责时代。在政治空气有所放松的晚年,她认为所处的是“暂时的喘息期”,对未来并不抱有希望。“年轻人一无所知,也没有去了解真相的愿望。下一轮再开始时,他们会感到惊讶,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一部分年轻人正在学习用塞子把别人的嘴堵上,另一部分年轻人很快就能学会沉默。一切将以此告终。”但她依然要把一切都说出来,因为“不应有任何分寸,应该讲同一件事,直到每一份苦难均呈现,每一滴眼泪都涌出,直到把过去和现在发生的事件之原因全部探究清楚,除此之外什么措施也没有。”

评分

对曼德施塔姆了解不多,关于诗人的篇章读得很潦草,本书使我加深了对那个严酷时代的了解,本书更多是“写自己”。不同于活化石爱伦堡闪烁其辞的回忆录,曼德施塔姆的遗孀显得执拗、决绝而严厉,她不像在体制内幸存下来的爱伦堡在“描述”时代,而是在评判和谴责时代。在政治空气有所放松的晚年,她认为所处的是“暂时的喘息期”,对未来并不抱有希望。“年轻人一无所知,也没有去了解真相的愿望。下一轮再开始时,他们会感到惊讶,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一部分年轻人正在学习用塞子把别人的嘴堵上,另一部分年轻人很快就能学会沉默。一切将以此告终。”但她依然要把一切都说出来,因为“不应有任何分寸,应该讲同一件事,直到每一份苦难均呈现,每一滴眼泪都涌出,直到把过去和现在发生的事件之原因全部探究清楚,除此之外什么措施也没有。”

评分

这是最好的回忆录,没有之一,因为作者赤诚到甚至尖锐,连自己都不宽容~,即鲁迅的一个都不放过。一个能够反省自己的民族无愧于战斗民族的称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