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杰日达•曼德施塔姆(1899—1980) 俄罗斯著名诗人曼德施塔姆的妻子,作家,翻译家。1899年10月30日生于萨拉托夫,娘家姓哈津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娜杰日达开始撰写关于丈夫的回忆录,即七十年代相继成书的“回忆录三部曲”《回忆录》、《第二本书》和《第三本书》。1980年12月29日,娜杰日达卒于莫斯科。“娜杰日达”在俄语中意为“希望”。
陈 方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出版《俄罗斯当代女性小说研究》、《俄罗斯文学的“第二性”》等专著,译有《二十世纪俄罗斯侨民文学史》(合译)、《黄色箭头》(维克多•佩列文)、《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乌利茨卡娅)、《文学肖像》(帕乌斯托夫斯基)、《夜晚时分》(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和《异度花园》等作品,另在《外国文学评论》《俄罗斯文艺》《世界文学》《外国文学》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本书是《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的续篇,曼夫人的笔触依旧聚焦于曼德施塔姆,但也大幅扩展自阿赫马托娃以及自身。笔锋依然犀利,探讨了古米廖夫等“阿克梅派”诗人的诗歌观念,曼德施塔姆的命运,以及自身在二十世纪二十到五十年代这五十年的遭遇。俄文版编者认为,“娜杰日达•雅科夫列夫娜的两本书均已成为奥西普•曼德施塔姆的全部创作和生平材料的注解,是无价之宝”。
《读药》第112期:白银悲歌——走进《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专题地址http://book.ifeng.com/shupingzhoukan/special/duyao112/ 白银悲歌——评《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文/黎戈(作家) 凤凰网读书频道《读药》周刊独家专稿,如无授权,请勿转载。 对这本回忆录期待已...
评分大概十年前,在一本纽约书评文选里看到布罗茨基撰写的《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书评,文章和布罗茨基其他作品一样精彩,尤其是结尾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布罗茨基这样描述1972年5月30日在娜•雅•曼德施塔姆莫斯科住宅里的厨房看到她时的情景:“当时已是傍晚,橱柜在墙壁上...
评分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认为,在二十世纪的俄国诗人所写的自传中,有两本最为出色:一本是帕斯捷尔纳克的《安全证书》,另外一本是曼德施塔姆的《时代的喧嚣》。阿赫玛托娃原本想自己也写一本自传,但是已有的两本自传如此优秀,竟然使其有些担心自己这部“未完成自传”,会显得...
评分见证:一个人的斗争史——关于《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林贤治(南方都市报·书评周刊,2013.11.24;此为完整版,摘自林先生博客)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曾邀约几位翻译界的朋友,编译了俄罗斯诗人曼德施塔姆的随笔集《时代的喧嚣》,后来还出了增订版。与此同时,我在《散...
强烈推荐
评分诗需要演练死亡,提前死去,停住时间获得短暂体验并重返生命,并对扭曲的秩序做到一种破坏。
评分与第一本相比,尽管有些凌乱,但冲着作者高昂着头,耿直着脖子,与那些犯下大规模反人类罪的罪犯或者帮凶死磕到底,绝不宽恕,绝不低头的劲头,就值五颗星。
评分“本书是《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的续篇”
评分如果不是做文学研究或者社会研究的话,像这种有一定年代距离,且属于完全不同的阶层生活的回忆录,读与不读其实没多大关系的。首先里面提到的的名词、人物关系、时代背景、以及作家们本身都很熟知的许多作品,像我这样没读过什么书的一般读者,完全一头雾水,只是感觉距离好远,虽能读下去,却不感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