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昭良
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中国学习型组织网创始人,国际组织学习协会会员、美国项目管理协会会员、认证项目管理专家(PMP),中国企业大学联席会学术委员,《培训》杂志专家委员。
师从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教授、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李维安教授,是我国最早开始研究和实践学习型组织与知识管理的专业人士之一;硕士和博士研究方向均为组织学习,博士论文得到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的指导,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专业造诣。
曾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业务助理,万达学院副院长,东方道迩集团首席运营官(COO),上海时代光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知识官,捷库动力(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学习官,北京学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首席顾问,为中石化、中国航天、中粮集团、中国移动、西南水泥等数百家公司提供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组织能力提升、流程优化等方面的咨询与培训服务。
著有《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学习型组织新实践》《学习型组织新思维》《系统思考实践篇》《企业信息化的真谛》,译著包括《系统思考》《系统之美》《创建学习型组织5要素》《学习型组织行动纲领》《情景规划》《欣赏式探询》《U型理论》《新社会化学习》等,并在国内多家知名专业报纸杂志上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
随着环境日趋多变、不确定、复杂、模糊,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更快更有效地进行创新应变、提升能力。复盘作为一种从经验中学习的结构化方法,满足了快速学习的需求,也是有效进行知识萃取与共享的机制。在第1版基础上,《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第2版)做了六方面修订:
·提炼复盘的关键词,让大家更精准地理解复盘的精髓;
·基于实际操作经验,梳理、明确了复盘的"底层逻辑";
·明确了复盘的四种应用类型及操作手法;
·对项目复盘、经营/战略复盘进行了细化,补充了谷歌等公司的实践,以及季度业务回顾(QBR)、学习史等方法;
·提出了一个整合的模型,阐述了把复盘做到位的12项关键要素;
·对全书文字进行了精简与优化。
个人、管理者与企业家可以用《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第2版)中的实用方法将过去的成与败转化为能力,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所带来的挑战。
一.复盘的由来 “复盘”是围棋术语,本来是下完一盘棋之后,重新在棋盘上把对弈过程摆一遍,看看哪些地方下得好,哪些地方下得不好,哪些地方可以有不同甚至是更好的方法。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重送绝句》,生动地描述了他在一盏明暗交替的灯光下对与一位围棋高手的对局进行...
评分这是这么多年来遇到的最反感的一本书,也许是自己的能力或经历还读不懂这样的书! 当当云阅读电子版共800页,100页都是序;冗长,实在没有读下去的欲望。 可是为什么还要推荐给大家呢,甚至去写读书笔记。 一、看剽悍阅读,多次提到复盘, 二、在简书上有许多人提到复盘 三、看...
评分作者尝试把复盘作为一个有别于项目后总结的手段,花了30%的篇幅反复强调复盘跟总结不同,跟戴明的PDCA环不同。我认为这一部分太牵强。到了后面部分,提到谷歌的OKR,作者直接就把OKR的总结部分等同于复盘了,由此推导出谷歌也在使用“复盘”这个工具。 后面的部分介绍复盘的具...
直接看书评比看这书省时间多了...
评分复盘,不是总结。书中就复盘的论点很多而言,是自相矛盾的。简单来说,复盘,做的好,是如何做的,进一步扩大。做的不好,需要我们清楚如何导致,如何未来规避。提供更多企业的复盘实际案例而非道理,我相信这本书会更精彩。
评分#13#这个得分不冤枉,给联想的软文啊这是
评分复盘是为了学习,复盘的步骤回顾目标(初衷VS结果)、评估过程(好的地方和可以更好的地方)、分析原因和总结经验(经验和下一步行动)。 做好复盘有一些工具如,SMART,提问&说话棒,头脑风暴,世界咖啡汇谈,鱼骨图,五个为什么,思考的罗盘,行动清单,管理改进等
评分邱博士更多是将复盘当作企业的管理/方法论的一种,或者说是必要手段。可能由于复盘本身略抽象,只是一个概念和工具,加之必须是“自己经历”的回顾和提取,所以选择用在企业管理方法上来呈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