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喆,1981年生,北京人。復旦大學哲學學士,北京大學曆史學博士。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三禮學、經學史等方嚮的研究,在《中國史研究》《文史》《文獻》《中國哲學史》等重要學術刊物發錶論文十餘篇。
“禮是鄭學”之說來自《禮記正義》孔穎達疏,而作者以此作為理解經典、分析經說的基本方法,重新梳理瞭漢唐經學詮釋的發展脈絡,提齣漢唐經學傳統是以如何理解鄭玄為主軸構建而成的。本書以曉暢的語言帶領讀者走入古代經學傢們的思維世界,迴溯瞭從鄭玄之學創立,到唐代《五經正義》的編訂為止,近五百年間經學的發展曆程。書中圍繞鄭玄學說以及後來學者對於鄭玄的質疑、批評、調整和麯釋、迴歸等等,從經說本身的內容發掘其中的演變關係與學術特色,提齣瞭許多令讀者耳目一新的論斷。
書末稱理解鄭學體系,可謂跳出乾嘉,然皮鹿門也足稱體系解鄭,則仍在清學彀中也。北墉章謂鄭意君不入室,未免強加,劉念樓論證故疏,非有大過也。禭則衣,大殮則撫,君非不近尸,況病者乎?稽古章,鄭曰順天,曰同功,則非感生帝之謂也,牽和詩箋,亦非鄭旨。 故予曰:體系化非...
評分华喆先生的本意不是想求证清学对“礼是郑学”的肤浅见解,在我看来,他更想去思考经学家的思考过程,虽然在我看来,这个思考过程就像心态史学一样有点……以我为主和预设立场。 但是这样的缺点不能影响这是一部好书。我自己把这书当做唐长孺《三论》的一份辅助材料来看,我觉得...
評分 評分 評分十六字总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新见迭出,颠扑旧说。“入乎其内”表现在对文本一字一句的分析和简单平实的解说经义上,让读者真正理解经学关心的问题。“出乎其外”表现在研究方法本质来说是历史学和文献学的,不仅仅推文寻意,也注重历史环境分析和文献比勘。 如果以前读过...
華老師在齣版以前私下給我發瞭書稿,我就躺在颱北不眠的深夜裏慢慢地翻。感觸最深的莫過於這本書的深入淺齣,用鄭玄的禮學作為一麵棱鏡,摺射齣魏晉南北朝經學展開的光譜。此書是在喬氏《義疏學衰亡史論》的基礎上開展的,但喬氏書中的“禮是鄭學”是放在唐代義疏學“疏不破注”的新體例裏談的,是孔穎達對於二劉學風的應對和糾正。華老師則擴大瞭這一概念,這是值得商榷的。但此書奠定瞭我對漢唐經學的理解,所以無條件地推薦。
评分跟同學藉來翻瞭。經學真是有意思,可惜我完全是門外人。
评分一本經學學術著作竟然可以讀來如癡如醉。果然文獻功力加成文字涵養。
评分把經學(禮學)這麼枯燥繁雜的內容講得條暢深入,不容易。
评分華老師在齣版以前私下給我發瞭書稿,我就躺在颱北不眠的深夜裏慢慢地翻。感觸最深的莫過於這本書的深入淺齣,用鄭玄的禮學作為一麵棱鏡,摺射齣魏晉南北朝經學展開的光譜。此書是在喬氏《義疏學衰亡史論》的基礎上開展的,但喬氏書中的“禮是鄭學”是放在唐代義疏學“疏不破注”的新體例裏談的,是孔穎達對於二劉學風的應對和糾正。華老師則擴大瞭這一概念,這是值得商榷的。但此書奠定瞭我對漢唐經學的理解,所以無條件地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