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二十世纪艺术大师。生于俄罗斯,早年在莫斯科学习法律和经济,并获任教授席位,30岁后赴慕尼黑学画。在德国创立青骑士社,又在现代设计教育的摇篮包豪斯学校任教十余年,直至该学校被纳粹解散。后辗转巴黎,从事纯抽象绘画,直至去世。康定斯基是现代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实践和理论先驱,既是伟大的艺术家,也是杰出的理论家,撰有《艺术中的精神》和《点线面》等。
滥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美术和设计运动,其基本艺术理念之一是要摒弃传统造型艺术中的物象限制,解放视觉元素,使其得以本然面貌自由构成,甚至以抽象完形的方式表达真纯的精神内涵。关于这一艺术理念的经典阐述,无疑当属现代艺术的先驱人物康定斯基(Kandinsky)亲笔所写的《艺术中的精神》一书。
康定斯基于1912年写成的《艺术中的精神》一书,是现代艺术理论的经典文献之一。该书上部探讨艺术与社会文化、艺术与人类精神的关系,以及在现代社会中艺术精神面临的危机问题。下部阐述纯粹绘画的形式和精神问题,并勾勒出现代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的基本设想。全书虽篇幅短小,但提纲挈领,内涵深刻,为现代抽象主义艺术和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美学基础。
个人觉得书不错,可惜这本翻译得过于晦涩,叫人看得如在云里雾里,而英文版读下来感觉就非常的口语化,加之排版精致,重点处文字采用了粗体,可以有效帮助阅读理解
评分“依赖于对艺术单个的精神考察,这种元素分析是通向作品内在律动的桥梁。” 艺术作品基本都会遵循对位构成法则,以此展现色彩和形式的和谐、对比和韵律,这样能使画面富含生气和趣味。不过仅有艺术法则,是不够的。悟性、创意、童真都是艺术家不可缺少的素质。 艺术家感知大自...
评分看完此书后我终于有些明白了为什么我看不懂抽象主义绘事了,并且那种有些古怪的感觉是什么了。记得以前在电视剧中听到:一个好的设计师(不管是发型还是衣服),每一个细节都有着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渊源。而抽象主义的渊源则是神秘主义。无怪乎看其中的作品有些古怪。 可问...
评分康定斯基在其《艺术中的精神》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核心的概念即所谓“内在必需的原则”。他认为所有绘画中色彩与形式的和谐都只能建立在相应的震颤人的精神这个原则的基础之上,而这个基础就称之为“内在必需的原则”。以此他还做了一个很恰当的比喻:一般一幅画面上的色彩与形式...
满分神作。翻译和装帧也是满分。以无形驭有形,以有象驱万象。
评分康定斯基对于形式与色彩二者辩证关系的探讨,对于外在的物象与内在的意蕴,构成与模仿,抽象与自然具象的的对比评判,放在今天的艺术发展中毫不过时。我们的金字塔在无比缓慢地推进,无论是纯绘画,雕塑,音乐,文学亦或是后来的电影等艺术审美上,绝大多数人依旧处在金字塔的最底层。在康定斯基的所有理论与假设中,至少,他是以自由作为艺术的前提。
评分喜欢这种古典的艺术理论。艺术是表达,相比于如何表达,表达什么才是艺术的核心精神。作者对于认知扩张,精神升华的再三重申唤醒了我很多美好的记忆。 很怀疑这样的理论是否还被世人普遍接受,至少于上周看的《画出来的箴言》的艺术理论有所差别。
评分断断续续十来天,终于读完了。康师言辞恳切,犹如训诫。站在现在的时间上来看,有三点是存疑的。第一,走向真纯艺术,并不一定要否定图画的三维特性,否定立体。第二,上世纪的立体主义,取法埃及,混有西班牙斗牛士的热情,还有世界大战造成的肢体破碎,在当时是先锋,但难免有取巧成分,远不是立体主义探索的终究。第三,是对修拉点彩画法的点评,偏向于装饰没有任何问题。但修拉的素描,非常精妙,在气韵营造上,情绪表达上堪称一绝。气韵应当就是新立体主义的必需。第三点,就是灵感来源,自然、潜意识、情感的酝酿,理应还有一种“瞬间化物,代而表达”,也就是空身尽载。这一点上是柏拉图的启示,人是介质,即是通道。
评分“本人在此预言,我们行将进入一个以理性和意控方式来创造艺术的时代,艺术家将真正以其苦心营造为荣。意控创造的时代,就是伟大的精神新纪元。是为结语。” 排版令人眼前一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