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泽厚(1930-) 美学家。长沙宁乡人。1948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职,1978年起任研究员。1982-1983年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访问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美学研究,是中国美学学会副理事长。近年主要在国外讲学,是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著有《美的历程》、《中国美学史》、《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世纪新梦》等。

出版者:东方出版社
作者:李泽厚
出品人:
页数:345
译者:
出版时间:1987
价格:2.4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600007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李泽厚 
  • 思想史 
  • 中国哲学 
  • 思想 
  • 近现代史 
  •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 近代史 
  • 中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周日晚上感觉头晕就随便地看了看这本书,可以说是走马观花。随便发表一下品论吧。 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讲中国的启蒙和救亡的关系。不得不说,就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中国国民的启蒙都还没有完成。救亡,解放,越进,开发发展,但总是落下了对人民的思想的启蒙,无论是白色恐怖...  

评分

李泽厚先生应该属于实证主义吧,不论是《美的历程》,《中国思想史》,他都是站在对彼时,彼地的社会环境,现实状况,经济发展等所谓的社会存在,英语中所谓的paradigm去研究和讨论思想以及理论的产生。 也就是,对于各种思想产生的环境,条件,前提,进行了更多的分析,分这...  

评分

评分

李的观点,建国以来的文化发展也许是无五四以后的倒退,我感觉也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基本停滞。。。。。。。。。新的政府对于文化发展的阻碍作用,不用多言,文化的落后迟早会制约中国的现代化,文化相对于物质的落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跟得上。。。。。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个人挺喜欢李泽厚的风格:论述高屋建瓴又一针见血,文笔简洁清晰而又深刻有力。救亡已经完成,理论上应该要把未完成的启蒙继续下去,但是现在偏偏又出现了许多不利于新一轮启蒙的复杂条件,掩卷一叹。

评分

此前涉及的论述都是对李的“双重变奏”的变奏或解构.. 在1980年代的新启蒙语境下的论述逻辑明显,但双重变奏确实影响了后代人的进一步思考,尤其是思考新文学与传统的关系更是开拓性的。由前史(辛亥)的政治觉悟转为新文化的伦理觉悟,又回到阶级斗争的政治觉悟,士大夫的庙堂情结、心理结构、行为模式,实用理性和社会实践的结合。虽然名为“封建主义的集体主义”,反封建(资本主义)的过渡的不彻底性没能根本摧毁心理结构,不自觉间设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前提,延续到后面“中体西用”的提出。第三部分的“创造性转换”的传统也局限于儒家思想心性结构,忽视了革命中国的传统,论述逻辑上前后抵牾。《二十世纪中国文艺一瞥》论及苏曼殊的“有情”可作为传统的庚续的例证,对照《觉醒与逃避》;鲁迅的“死”、悲凉孤独、鬼在当时也是富有洞见的

评分

其实看得不算认真,可能因为觉得并不如传说的那么好,8.7还是虚高,8左右吧。结构不太喜欢,作为现代思想史论,并没有看过书后有更明确的认识,反而不知道现代思想是个嘛?几个大师的儒学甚至只稍稍翻了翻。

评分

不同意李泽厚先生对于胡适的观点……鲁迅的思想固然深邃,但其根基是不牢固的,胡适的思想看似温和,但是确实最稳固的……

评分

当教材读的,启蒙之书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