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忆往

童年忆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熊秉真,美国布朗大学历史学博士,哈佛大学理学硕士。曾任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等校历史系、所教授,现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致力中国历史上儿童生活与健康问题研究经年,发表相关中西文论文数十篇。成书者包括《幼幼:传统中国的襁褓之道》(台北:联经,1995)、《安恙:近世中国儿童的疾病与健康》(台北:联经,1999)等,另编有《礼教与情欲:前近代中国文化中的后/现代性》(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9)。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熊秉真
出品人:
页数:360
译者:
出版时间:2008-11
价格:38.8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6337497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熊秉真 
  • 童年 
  • 儿童史 
  • 社会学 
  • 历史 
  • 文化 
  • 新文化史 
  • 人文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历史学同其他许多学科一样,过去并未将注意力放在卑微、无势力或没有留下什么痕迹的人与事上。儿童,便是这群集体“空白”中的一部分。是知之残阙,无力可为;抑或是成年人的傲慢与偏见,掩蔽了研究者探索的眼光。事实上,传统中国瀚如烟海的史料里,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变、出人意料的有关儿童与童年经验的资料。作者试图借着对这许许多多中国历史例证的研究,能够挑动人们去发现隐藏于各个时空角落的童稚人生。在翻找挖掘的过程里,我们将不得不同意,每一首童谣稚语,每一个深埋尘土之下的玩具游戏,都是一颗可端出另一个世界的沙粒,可以透视宇宙一刹的永恒露滴。

自序

对儿童与儿童问题的追寻,与其说是十多年来的一种执著,不如说是一种终生不得其解的大惑。这深深而严重的困惑,自童稚而与龄俱长,挥之不去,不觉间竟化为若干识知上的访求。其实,眼前史籍之间的纵泳,扉页之际的徘徊,与大学选课时遍搜儿童史而不着的失落,少年时以童心稚语编为故事小说,甚至三五稚龄穿凿园圃,晃荡林时无尽的惘然、无由的纳闷,情怀上会无二致。儿童与童年,一如生命和世界,是个迷人、难舍的问号,更是一串无始无终的惊叹。一旦加上时光和地点、历史与界域、环境与自然的思虑,更成了个无比动人,一去难回的迷魂阵,下面的喃喃之语,有探险途中兴奋忘情的叫嚣,更有跋涉颠簸时叻叻絮絮的排解。集之以献曝,虽有志初阶而稍息的意思,更有些冀逢山奢徕友伴的觊觎。

书呈八方,大致分为四个部分:起始的两章,从不同的角度,力索历史中孩子的踪影,是在观念“打开心内的门窗”,也是材料和方法上的引介。随后的文章,则分述近世中国儿童成长的外在环境,哲人对儿童及童年曾有的论辩争议,以及儿童自身生活经验之挖掘与重现。外在环境之抒,或以家庭人事之组合与生死苦乐之缘由之说,或以稚龄幼教之启迪,与性格和价值观之塑造为述。思想上的争议,则择异军空起的阳明学说与独树一帜的李贽激辩,与为近世中国儿童论述之表征,并与衍为近代思潮根源的西哲洛克、卢梭之言相照。其实要说议论,不必全局于思想争议,一个世代对任何人群、事物“意见”之衍生变革,更常有直接化为活动措置者。因之,乃以有明而晚清、民初塾学教材之产生与演化为例,一示近世中社会力多变后,儿童之属性亦随幼教之普及,与内容、气质之转化,逐有化私为公,捐家庭而入国家之走向。至于一探儿童自身生成之经验,最大的挑战之一在于面对所谓重建或再现儿童生活之“主体性”问题。于此,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过去儿童的营生,有无其别于成人之主体性可言(此问题之答案毫无疑问是一个肯定的“当然”),而是经何曲折巧妙的方法,循何点滴之珠丝马迹,让此一从儿童(成长者)本身出发的生长经验与童年时光,再次重现大家眼前。文中两章分以情感世界与稚情的音容、举止为例,试示当时情境之恢复,整体历史旧观之再现,以及文字语言(传统史学研究所执之文献素材)资料之外,另辟蹊径,细聆言语之外的啼嗔之声,凝注其喜怒奔跃之表情行止,甚至细较思量一个婴儿踢打迎拒种种动作,这些对一群笔不能书、口不能言的稚弱生命,莫不是他所肺腑之声,在一番更细致的史学方法,更尽力追求同情之了解的史学观念下,当然应该可化为某种直截的历史证言。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童謠》 - ZY.S. - 讀熊秉眞先生《童年憶往》 (一) 扭捏都市流行調, 不如小巷听童謠。 脆脆一聲無猜笑, 醉醉搖到外婆橋。 (二) 童花劉海開襠褲, 咧嘴虎牙變哭笑。 翹臀不怕半腚露, 牆腳井沿聽蟲呌。 (三) 新曲唱多成老調, 無獨有偶那个巧。 孩提戲耍衚衕藏, 逗你偷到夢...  

评分

不可多得!这本书非常认真,作者研究了大量史料,从中推演出中国人的童年地图。中国人的童年有何特色?中国的幼儿教学如何发展?中国的科举制度如何影响家长焦虑?中国的儿童为何自小就被期待成为“小大人”?中国的童年与西方的童年有何不同?种种问题,作者都努力尝试在书中...

评分

周作人在一九四四年出版的《苦口甘口》一书中写就一篇颇有分量的长文——《我的杂学》,就中即涉及到儿童学这方面。说来,儿童学与儿童文学素来为周作人所关注,早年曾有《儿童文学小论》一书,其后相关的论述亦在在多有。在周氏看来,“以前的人对于儿童多不能正当理解,不是...  

评分

不可多得!这本书非常认真,作者研究了大量史料,从中推演出中国人的童年地图。中国人的童年有何特色?中国的幼儿教学如何发展?中国的科举制度如何影响家长焦虑?中国的儿童为何自小就被期待成为“小大人”?中国的童年与西方的童年有何不同?种种问题,作者都努力尝试在书中...

评分

周作人在一九四四年出版的《苦口甘口》一书中写就一篇颇有分量的长文——《我的杂学》,就中即涉及到儿童学这方面。说来,儿童学与儿童文学素来为周作人所关注,早年曾有《儿童文学小论》一书,其后相关的论述亦在在多有。在周氏看来,“以前的人对于儿童多不能正当理解,不是...  

用户评价

评分

认识他们,也是认识我们。

评分

论点有争议,论据干货很多。

评分

系资料室的台版 ,导言 及第三章 环境的堆砌与塑造

评分

思辨性的历史学著作。

评分

繁转简的时候错得一塌糊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