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境况

人的境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德] 汉娜·阿伦特
出品人:
页数:309
译者:王寅丽
出版时间:2009-01
价格:3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83035
丛书系列: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文库
图书标签:
  • 哲学 
  • 汉娜·阿伦特 
  • 阿伦特 
  • 政治哲学 
  • 社会学 
  • 政治学 
  • 思想 
  • 政治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这部极具原创性的著作,通过对劳动、工作和行动;权力、暴力和体力;地球和世界,以及财产和财富等诸概念的区分,强调了人在面临现代社会高度科技化、自动化和经济现代化情境下,仍然具有的“复数性”和开端启新的行动能力,从而重树人们对于人类事务的信念和希望。这本曾被欢呼为“参与式民主的教科书”,将批判的目光投向我们当前认为理所当然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时隔50年,这《人的境况》的原创性仍然像当时一样令人瞩目,并能激发起新的思想和讨论。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在读,读的还比较慢,暂时发一点。 在阿伦特的论述中,善在公共领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善就其本身的非世界性决定了“善功一旦为人所知,变成公开的,就失去了它作为善的特征,失去了它仅仅为着善自身的性质。善一旦公开现显示,就不再是善的了,尽管还可以用于有组织...  

评分

阿伦特无疑是西方最伟大、最具洞察力的思想家之一。在《人的境况》中她讨论了现代社会的兴起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共同世界的终结和大众的孤独。 阿伦特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实在性”。“实在性”是由公共世界来保障的,公共世界是一个所有人共同的聚会场所,每个出场的人...  

评分

【按语:在实践优于思辨、行动意味着自由的意义上,阿伦特是康德-尼采式的;就行为属于讲述者而非作者,源自意愿的行动的尺度是伟大而非预先的道德律的意义上,阿伦特更是尼采-海德格尔式的。在《人的境况》中,阿伦特是含混的:她一方面反对古希腊的玄思优于vita activa,另一...  

评分

《人的境况》(The Human Condition),1958年出版,德文版名为《积极生活》( Vita Activa)。作为海德格尔的学生,阿伦特在这本书中在对海德格尔的思想做比较彻底清算的同时,建立了自己著名的"行动理论":强调人只有在与他人分享这个世界、共同拥有这个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中积极...  

评分

汉娜·阿伦特怎么看都像个异类;这不仅在于其行文方式或文体风格,同样在于她的思考在哲学史发展脉络中显出的与众不同。 虽然《人的境况》以英文写就,却远离英式写作的经验度量,也非美式的平易近人;它无疑受到了作为母语的德语之影响,但德国哲学严谨周密的论证方式它又是...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废寝忘食三天没下楼冰箱里能吃的都被我扫荡一空这才把这本书读完,本来期望着读完就能豁然开朗的,怎么还是这么纠结呢?

评分

之前写论文引用过几次二手阐释,这次自己认真读,发现诸多二手阐释对本书的理解都存在误差,最典型的就是对"劳作-工作-行动”进行等级式的高下划分,实际上阿伦特对每一种人类境况都更接近于描述而非评断,哪怕在劳作中亦有承担生命重负以此来保存生机的能力。但是,本书依然很难读,阅读过程远谈不上兴奋愉悦,更多的是吃力。阿伦特谈到的诸多话题都非常关键,在前半部分她描述了“社会”兴起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暧昧关系,由此核心观点被抛出:与古典政治与哲学里对“沉思”的推崇相比,近代的“倒转”是行动的升级,这一行动包括着言与行的共在,也暗含着不可预测与不可逆的危险,继而,她才进一步走向了卢梭(集体的人达成共识)、远离了马克思(消费取代了价值) 。能感觉到阿伦特多部作品里对“沉思”的矛盾态度。远没吃透,要重读。

评分

书本身晦涩还是翻译得怪怪的呢?

评分

vita activa,是阿伦特最好的一本书,然而仍然不能算是极具原创性的著作……

评分

对我个人启发比较大的是书前半部,关于复数的人,劳动与工作,行动的偶然性和宽恕的意外力量。不过感觉其实语言可以不必要那么深涩和绕口。另外是,政治哲学这词真让人讨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