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晓星,江苏南通人,媒体编辑。业余从事古琴历史与文献研究,著有《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近世古琴逸话》《梅庵琴人传》《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丛考》《金庸识小录》《金庸年谱简编》《条畅小集》《舟榻编》等,执笔《秋籁居忆旧》,辑订《庄剑丞古琴文稿》,编有《高罗佩事辑》《民国古琴随笔集》《大家国学·金克木》《孙子二十讲》《唐诗之美日历2017》等,主编《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稿钞校本》(十册)、《现代琴学丛刊》(已出十五种),执行主编《掌故》(已出八集)。
“识小”语出《论语》,“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作者写金庸,小处着手,循旧有体例,就金庸著作进行解读,数百至千余字一篇,道出金庸小说中种种人物的原型、情节的蓝本及典故出处。虽是附着在金庸小说而进行的阐释,但旁征博引,涉及种种器物、名号、典故、引语等,有出于小说之外的价值。本书内容大致分为议论与考证两部分,有理有据,翔实可信,虽以短小的札记体裁写出,但能免于陈言,富于趣味性与知识性,是不可多得的小品文集。
此次增订本,增入近年作者新作《磁山》《叶二娘与诃利底药叉女》《三笑逍遥散》;正文中加附三篇文章;选录两篇议论正大、补文章不足的书评。
胡文辉前序中的一句话与我心有戚戚,他说林林总总的论“金“之作,泥沙俱下,个人最欣赏的有三家,排名第一的是王怜花《江湖外史》——这“排名第一”四个字是我加的调料,如此,这语气才颇有百晓生点评武林大会的风味。真是此言不虚。读《江湖外史》的时候,我三十几岁...
评分书里的许多文章之前在《读库》里面看过,现在结集出版的这本就无甚新鲜了,不过《金庸年谱简编》倒是不错,听说这是缩减版,期待看到“长编”,不知道这东西得到査先生认可否?倘若他老先生一句“非也非也”,恐怕又是一场官司。 更喜欢作者的《近世古琴逸话》。
评分有幸同时阅读《金庸年谱简编》(下文简称《年谱》)和本书,从学术付出来说,《年谱》和本书一个长于体系,一个旁征博引,都下了极大的功夫;从学术价值来说,《年谱》可能稍胜一筹,从作者在《年谱》的跋中所言可稍见一斑。但要论可读性和普及性,本书就比《年谱》更擅胜场了...
评分金庸有很多的身份,但一提到金庸二字无论如何首先从脑海中跳出的一定是武侠小说四字。“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一生15部武侠小说,就是这15部武侠小说让金庸先生被世人记住还有反复谈论,当然如果说哪个人群最惦念金庸,那一定是导演们,因为版本数不清而...
评分看来我真的是资深金迷了,虽然我连老先生一本完整的书都还没有读过?,但是我对所有金庸小说的分析文学都很感兴趣,以至于这本书前四十二篇的所有分析我都或多或少看过相似的,因此倒是少了很多阅读的乐趣。 可喜的是从金庸年谱简编这一章,意外的发现了金老先生真的是很喜欢...
摸鱼读物。点到即止。
评分有趣,最喜欢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置于山洞险境一篇,读的时候只注意儿女情长,忽略了大侠被逼入绝境后在求生本能下的表现。
评分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学问之渊博,心思之细腻
评分九年之后的增订版。趣味性确实与新垣平有别,但严先生的写作方式始终都是我所喜欢的。
评分太碎了,有些略无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