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起的新文化运动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发表于2025-02-16
另起的新文化运动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读了第七章新文学家的游戏笔墨。第八章谈语法、标点、眼。
评分选读。早先读桑兵新文《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谈“新文化运动的名与实”。读此书才知早有人关注此议题,虽是不同侧重,但也相当精彩。从这个角度看,“五四与新文化运动发生史”还大有可为啊。
评分印象最深的是引言里“滚石”的比喻,以及后记里那句“学术是个无底洞,会侵占你的生活空间,吞噬掉普通人的幸福”。
评分二月廿六日阅讫。后面三分之二我只是大略翻翻。
评分2021最后一天以此书作结。诚如后记所言,此书的成集过程是一个漫长的“修养时代”。主旨的扎实自不必说,于我最有感应的大概还是在文本中可以看得到的作者自己思想的“修改痕迹”。山之“松动”来源于“挣扎”,此书所论的“趣味”、“独在”乃至“身份变换”诸题即是证据。以里尔克引入,以“格式道”作结,从碎片中看出全境而自得其乐,不正是修养小说的主旨吗?
袁一丹,重庆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及近代思想史研究。近期研究课题包括:1.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史;2.抗战时期沦陷区研究;3.北京都市研究。曾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华文史论丛》《读书》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已出版学术随笔集《此时怀抱向谁开》(六合丛书)。
现代文学史一贯把《新青年》标记为新文化运动的起点。然而鲁迅在《热风·题记》中却说,“新文化运动”是讥嘲《新青年》的人“另起”的名目,随后“反套”到《新青年》身上。本书从名与实的缝隙切入,追问“新文化运动”一词何时出现,是谁的发明?又如何被“反套”在《新青年》身上?“五四”与“新文化”是如何被“焊接”在一起的?从而重审文学革命、“五四”与新文化运动之间的历史逻辑。
本书采取的研究策略,不是用“另一个”起点来对抗原有的起源神话。“另起”是动态的过程,新文化、新文学的“起点”本是复数的。每个事后追认的“起点”都对应着一种运动方案、一种历史评判及一种文化远景。
新文化运动作为“起点”的标志性意义,从长时段看,终体现在语言文字的变革上。“五四”文学革命,亦可视作一场漫长的读写革命。从不同角度探讨汉字存废及阅读方式、书写习惯的变化,未尝不是松动“起点”的另一种方式。
重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史,困难之处还不在于历史场景的还原。时至今日,我们完全有能力寻觅更多的历史细节,把故事讲得无比繁复。真正的困难恰在于胡适所谓的“价值重估”,如何回应中国当下的思想氛围,重新检讨五四一代的立场。
“五四”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基石。长期以来这块奠基石过于稳固,以致我们忽略了它的存在。当“五四”的历史地位逐渐松动,变成一块“滚石”时,既给学科带来前所未有的思想危机,而在危机中或也蕴含着自我更新的生机。
赵帅(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 /整理 2022-05-04 16:19 来源:澎湃新闻 2022年3月26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史学论坛暨中国近现代史青年学者读书班2022年第1期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行。本次读书班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戴海斌教授召集主持,主要讨论台湾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陈以爱教...
评分赵帅(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 /整理 2022-05-04 16:19 来源:澎湃新闻 2022年3月26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史学论坛暨中国近现代史青年学者读书班2022年第1期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行。本次读书班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戴海斌教授召集主持,主要讨论台湾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陈以爱教...
评分鲁迅曾在《热风·题记》中追忆“五四”后的情形:“那时革新运动,表面上却颇有些成功,于是主张革新的也就蓬蓬勃勃,而且有许多还就是在先讥笑,嘲骂《新青年》的人们,但他们却另起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名目:新文化运动。这也就是后来又将这名目反套在《新青年》身上,而又加以...
评分鲁迅曾在《热风·题记》中追忆“五四”后的情形:“那时革新运动,表面上却颇有些成功,于是主张革新的也就蓬蓬勃勃,而且有许多还就是在先讥笑,嘲骂《新青年》的人们,但他们却另起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名目:新文化运动。这也就是后来又将这名目反套在《新青年》身上,而又加以...
评分李成城(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2022-01-15 10:22 来源:澎湃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254581] 2021年12月18日,“新文化的射程——历史综合如何可能”工作坊在中间美术馆顺利举办。本次工作坊在季剑青《新文化的位置:“五四”文学与思想论集...
另起的新文化运动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