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年),20世纪法国著名学者和思想家,被认为是萨特之后法国知识界的领袖人物,蒙田之后最富才华的散文家。其许多著作对于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其影响所至包括结构主义、符号学、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
《恋人絮语》是一部无法用传统体裁定性的奇书。作者在此尝试了一种高度神经质的“发散性”行文,糅思辨与直接演示为一体。这是一种“散点透视”的“零度写作”。恍如一万花筒:作者撷取出恋爱体验的五彩碎片,在他哲人思辨的反光镜折射下结构出扑朔迷离的排列组合。作者以对应的文体形式揭示了恋人絮语只不过是诸般感受,几段思绪,剪不断,理还乱。相形之下,以往的关于爱情、恋语的条分缕析、洋洋洒洒的“发思”八股显得迂腐、浅陋……而这正是解构主义要证实的。
未完成过去时是诱惑的时态;貌似生动,实际并不真实;未完成的实在,未完成的死亡;既没有遗忘,也没有复活;有的只是记忆的诱饵,搞得人疲惫不堪。由于情境急于充当一个角色,它们从一开始就处于回忆状态;往往在情境正在形成的时候,主体已经感觉到、预见到这一点了。这幕时...
评分罗兰.巴特,一个混蛋型的男人——这完全是任性的胡扯淡,当然我是不认识他的。 年轻的时候——比现在更年轻的时候,无法进入《少年维特的烦恼》,并非要和大师取得一致,罗兰巴特也并非因为不能进入维特的世界,才有了《恋人絮语》。关于维特,我还是很喜欢的,因为他饱和,没...
评分关于恋人的文本。 再没有什么能让人平静,如果连阅读都不能。 巴特说,一个结构精巧,开场与收尾存在(通常以偶然性粉饰的)必然关系的恋爱故事是“社会以一种异己的语言让恋人与社会妥协的方式”(《Le grain de la voix》,p267)。 而爱情,从来不可能真正构成故事。 “...
评分我爱你。我曾爱过你。 我的表白在认识你之前,在你说你不认识我之后。我停止不了想你,看你,尤其是书写你。我停止不了这样的念头:你可以存在于我的书写和幻想,这个你,是我的创造物,与你真的无关。我们没有说过一句话,但这并不妨碍我一刻不停的去想我们将有怎么的对话。...
评分年年作一个恋人 年年拜读一次你 每一次重读。都是一次侥幸。一个猜测。一局本垒打。一瓶安定剂。直到那些惊叹与诧异、精确的灵犀与误读、在无数个重叠和嫁接之后走向更多的盲点,直到你的字句它们开始隐藏在我的经验背后,实践出我预见中的直觉。它惊人的吻合。我再也无法相信...
恋爱中的人才有的,神经质般的,发散式行文
评分廣播合集也能出書!偶像!
评分今晚6:25广州飞北京CA1328航班24L座位的少女,我在你后方三排。飞机上读完本书后我认为有必要对你一见钟情并且深深爱上。在大师的指导下我在短短几个小时内经历了全书百分之八十的情境且难以自拔。CA1328 24L的少女,本人乙烷。
评分我喜欢这书里所有的激情和狂热,喜欢那种投射到恋偶身上的眷恋。也喜欢他的冷静,结合语言展开的分析,对昏暗和人性的洞察,对少年维特的解读。这书翻开来犀利的句子真是一抓一把,有几页整面都被我画了横杠,最多读明白三分之一吧。真是不服不行的老头子。
评分非常耐读的一本解构主义文本。把恋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心理活动描写得异常精彩。作者时而是恋人,时而又是反思恋爱的哲人,时而又是客观的叙述者。零度写作,到底意味着什么,我还没有搞清楚,但是这种文艺范儿的法国哲学或哲学化的文艺理论是我比较符合我神经质和感性的气质和旨趣的。恋爱远远不是一段故事,而是一些散漫无章的情感片段和体验碎片。你可以说这本书是小说,也可以说它是散文、随笔,也可以说它什么都不是。它很难被归类,就像恋爱中的对方一样,你很难把ta归类,ta是那么独特,那么有个性,那么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只有谙熟恋爱心情的人才能体会这其中的各种精彩与细腻,但在这之上,你似乎又有一个超验的眼睛去把握恋爱的形而上意义,它的理型。但是巴特会告诉你,这终究是徒劳,治疗哲学病的永远不可能是哲学书写本身而是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