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1793年毕业后,先后在伯尔尼和法兰克福当了七年的家庭教师。1800年到耶拿,与谢林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次年成为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四年之后成为副教授。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1808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在此期间完成了《逻辑学》(简称大逻辑)。1816年,他被聘为海德堡大学教授。1817年,出版《哲学全书》(其中的逻辑学部分简称小逻辑),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1818年开始担任柏林大学教授,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他在柏林大学的讲稿死后被整理为《哲学史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
译者简介
贺麟(1902-1992)、字自昭,四川金堂人。中国现代哲学家、翻译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1919年考入清华学堂,1926年赴美国留学,先在奥柏林大学获学士学位,后又入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1930年转赴德国柏林大学专攻德国古典哲学。回国后长期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在清华大学兼课。贺麟对西方哲学有很深的造诣,对黑格尔、斯宾诺莎、怀特海等西方近现代哲学家都有深入的研究。黑格尔的《小逻辑》、《精神现象学》、《哲学史讲演录》,斯宾诺莎的《伦理学》等译本,都出自其手。主要著作有:《近代唯心主义简释》《文化与人生》、《当代中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等。
本书是《哲学全书纲要》的第一部分,通称《小逻辑》,以区别于《大逻辑》(即逻辑学)。全书除导言外,共分: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三篇,反映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黑格尔的《小逻辑》是构成他的《哲学全书》的一个主要环节,它的好处在于把握住全系统的轮廓和重点,材料分配均匀,文字简奥紧凑,而义蕴深厚。初看似颇难解,及细加咀嚼,愈觉意味无穷,启发人深思。他的学生在他逝世后编订全集时,再附加以学生笔记作为附释,于是使得这书又有了明白晓畅,亲切感人的特点。
开始阅读的契机是马哲课我很喜欢的老师说《小逻辑》是催眠神器,而彼时刚看完亚氏《形而上学》并且被个体论痛扁的我立刻产生对它的好奇:迫切想把亚氏的形而上学与黑马列毛一系列进展的形而上学取得联系。 《小逻辑》建立在达成和解的古典主义审美里。与黑格尔同年生的贝多芬在...
评分没有深厚的哲学功底,看的很累,后半就放弃了。 觉得仿佛原文更好懂一些,似乎是编者加的许多说明注释让我反而看不懂了,还破坏了连贯性。这些说明解释是编者加的吗? 配图选用的很好,但有些图与哲学的联系比较牵强,又或歪曲了图画本身。单纯看图吧。 我一直认为绘画作品脱离...
评分没有深厚的哲学功底,看的很累,后半就放弃了。 觉得仿佛原文更好懂一些,似乎是编者加的许多说明注释让我反而看不懂了,还破坏了连贯性。这些说明解释是编者加的吗? 配图选用的很好,但有些图与哲学的联系比较牵强,又或歪曲了图画本身。单纯看图吧。 我一直认为绘画作品脱离...
评分翻开序言就发现果然又是本难读的书,还是不抱自己能在读完后还记得序言写了什么这种不现实的幻想先把读书笔记的架子搭出来随读随写吧。 *******杂感******** 为啥没人研究过各国都充斥的这种选民意识呢?从英国到普鲁士到俄美到日本,每个崛起后的国家都觉得自己就跟游戏或者漫...
评分对于“整全”,黑格尔着力甚巨,实际上,要了解黑格尔的整全,就要看全他的体系书,自然、历史、精神哲学的路径与变化,尽在其中。当然,正如围棋,总有余白,那就是他生命的终结,书籍的体系,终不是圆满的。
值得再读。
评分概念论之二分之一尚未能明
评分黑格尔阅读第五步:这逼说的真的是热昏的胡话,而且动辄就写一个长的不行的序言。世界本质就是理念,完结了,终结了,巅峰了!
评分读不下去了。
评分嗯,这个不会翻啊翻地飞出来几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