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杂谈

川菜杂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车辐,1914年生,成都人。1930年代开始从事文艺写作,职业记者。先后出任《星芒报》、《民声报》、《四川时报》、《人物杂志》、《华西晚报》等报刊记者、编辑。著有散文集《采访人生》、小说《锦城旧事》等。四川烹饪学会理事,人称“饮食菩萨”。

出版者: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车辐
出品人:
页数:283
译者:
出版时间:2011-5
价格:25.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4113152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饮食文化 
  • 美食 
  • 文化 
  • 随笔小品 
  • 随笔 
  • 食 
  • 中国 
  • 当代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川菜杂谈》讲述了:在车辐老人的饮食天空中,他们群星灿烂,数不胜数。张大千、谢无量、新凤霞、黄宗英;文化泰斗们给车辐老人、给川菜带来的不仅是欢乐,还有以心相许的诗意;蓝光鉴、黄敬临、史正良、曾国华、孔道生;川菜大师们口王现在车辐老人面前的,不仅是一道道、一桌桌巴山蜀水的美味佳肴。还有百年川菜从一个地方风味成为中国烹饪执鼎大派之一的辉煌历吏。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先前听别人把车辐夸得俨然一大仙,看了他的文章,发现上当,这不就是报社记者的水平吗?而且还是《人民日报》那种党政机关报的。

评分

记得去年开春,哈总随CD寄送,且给我捎来两本三联出的闲趣坊系列从书,一本《酒人酒事》,一本便是车老夫子的《川菜杂谈》,前者由于本人不甚爱酒,姑且看之,无甚滋味,后一本,却在翻看几日后消失,却也心疼了好几日,昨日忽在父亲车的后备箱找到,忙从头囫囵个看了,看毕大...  

评分

长于掌故,而短于烹饪赏鉴的真材实料。人,是一个用耳朵--而不是舌头--吃饭的迂阔的人;书,是一本十分空泛的书。 其实掌故何尝不可以让读者来津津有味;邓云乡先生即是好例,因为它的回忆描摹有生趣,有童心在。车辐老则不然,缺的是生活气息也。  

评分

大学是在成都读的,该书引起了我不少对往日的口水涟涟之回忆。想念前门的大份炒饭及海带骨头汤,一份可供两人食用;后校门的火爆肥肠,鱼香肉丝,乌江鱼还有回锅肉等等,如今自己下厨操刀,总也做不出那般鲜嫩爽口的青椒土豆丝。过去的时光啊。。。  

评分

要想做份回锅肉吗? 那得要吃长江中上游的水长大的猪肉。 那得要盆地气候育就的菜蔬。 还得要一种世外桃源的心情。 回锅肉,人人吃过,却又都没有吃过。 天府奇胜,尽在这一“回”字上。 一言难尽。。。。。。。。  

用户评价

评分

车辐是真正的老饕、吃货、美食家,吃得多,也会吃,还会讲吃的。 车大爷讲的,其实就是川菜的现代史,名馆名菜名大厨,小吃小摊小人物,来龙去脉,信手拈来,看得人口水滴答,拍案叫绝。 都说川人好吃会吃,但现在的川菜风格,基本可以用麻辣烫三个字来定义,就是所谓的新派川菜。 而车辐笔下曾经的川菜,真正爆麻爆辣的并没几个,那时的师傅注重的更多的是鲜。 车辐讲的老餐馆,现在大部分已经消失,很多曾经的川菜名菜也没了。 发展和传承,这是个文化问题,其实也是吃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广州比成都做得好。

评分

(2020-16-微信阅读-大概两小时)名人轶事,历史变迁,旧新闻……有些稿子里还有重复的内容。真正写吃的太少了,读到后面觉得很乏味。

评分

看着看着就饿

评分

四川的饮食菩萨车辐老先生,用20万字讲述川菜的前世今生。“唱戏的腔,厨师的汤”,川菜真的不是现在人理解的麻辣烫,它还有更多的味道,咸鲜葱香糖醋宫保。。。看如今,好多传统菜失传,颇有一些火锅当道川菜没落的遗憾。

评分

四川是中国的桃花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