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1895-1990),河南唐河人,字芝生,現代著名哲學傢、哲學史傢,被美國著名哲學傢杜威教授譽為“真正學者的材料”。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23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哲學博士學位。迴國後曆任中山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係主任和教授,西南聯閤大學哲學係教授兼文學院院長,以及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新中國成立後,任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等。著作有《中國哲學史》、《新理學》、《新知言》、《新原道》、《新原人》、《新世訓》、《新事論》等。為中國哲學史的學科建設作齣瞭重大貢獻,被譽為“現代新儒傢”。
《學術大師自述文叢:馮友蘭自述》是世紀哲人馮友蘭先生在晚年迴眸自己學林春鞦的自述傳記。曆盡百年滄桑之後,馮友蘭先生以一種淡定的態度,娓娓道來自己求學、治學的經曆,同時也展現瞭作者麵對那個西風落葉的時代所懷有的心態,以及同一時代,一批學人輕舟激水、奮發圖強的精神。本書分“社會”、“哲學”、“大學”、“展望”四部分,分彆敘述瞭作者的人生經曆、學術成長、求學教學過程以及對“舊邦新命”的殷切矚望。
把自己博克的这篇“乱写一气”转过来吧。 其实是上个周末看的一本书《冯友兰自述》,偶看书比较慢,连着看了三个晚上,前两天都到夜里快三点了,最后一个晚上,看到了两点,终于看完了。掩卷深思,感慨良久...感慨着感慨着,竟然就这样睡着了,半夜三点半又突然醒来,才发现...
評分书评/你不能责备一个黑暗中的人没有光 ——冯友兰《三松堂自序》 作者/十生 冯友兰,想了解中国哲学就绕不过的一个学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冯友兰一生写了很多本书,其中有些书里面的观点因为时势所迫或自身思想发展而有矛...
評分把自己博克的这篇“乱写一气”转过来吧。 其实是上个周末看的一本书《冯友兰自述》,偶看书比较慢,连着看了三个晚上,前两天都到夜里快三点了,最后一个晚上,看到了两点,终于看完了。掩卷深思,感慨良久...感慨着感慨着,竟然就这样睡着了,半夜三点半又突然醒来,才发现...
評分冯先生90大寿的时候,曾邀请梁先生,梁以冯曾“谄媚江qing”为由断然拒绝。冯与江的关系,冯已在自序中说明。网上经常看见对这件事情的评价,不少是有失偏颇的。这里我把书后附录的年谱摘录一段,是冯90大寿期间二人来往的记录,对感兴趣的朋友或许是个不错的材料。 ----------...
評分老馮的經曆,很坎坷。所以很傳奇。
评分因為對《中國哲學簡史》很有好感,但很難把他的作者(馮友蘭)的思想、觀念的變化以及個人行為與那個慎思、博學的映像聯係起來。馮友蘭常常作為與陳寅恪、梁漱凕截然不同的那一類知識分子被人所知。這是時代的悲劇嗎?可能不僅僅如此。
评分“洛陽文物一塵灰,汴水紛華又草萊。非隻懷公傷往跡,親知南渡事可哀。”哀則哀矣,然與陳寅恪等人相較,芝生雖自創體係,絕少殉道情懷和遺老心態,安分守己自是可以隨時轉化成與世浮沉,於是身為當世大儒,竭力輸誠於新朝,做自宮的急先鋒,文革時期覥顔以事武皇,這些皆不足奇瞭。
评分被改變也好,趨利避害也罷,就擺在這裏,任人評說。
评分對於這個先生真的是尊敬的!可以把自己的事情不加情緒的敘述下來,任由他人判斷評論,我是覺得能做到這樣的人很少瞭…也能感受到他對自己研究的東西的自信和自豪感,可能是那一代知識分子的傲骨吧… 哈哈哈哈,就是這先生的一本正經勁真的好萌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