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尔凯郭尔(1813―1855)、19世纪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本书借《圣经》中亚伯拉罕和以撒的故事,论述了信仰和牺牲的观念。作者认为,信仰从本质上是一种悖论;畏惧并非来自某一确定对象的威胁,而害怕则是来自一个客观的威胁物。
基督教与古希腊—罗马古典传统的关系,因此是西方思想史上的枢纽性问题。本“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丛编旨在积累两类文献:一,历代基督教神学要著(教父时期、中古时期、近代时期和现代时期),这些论著与古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或多或少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二,西方学界近百年来的研究成果。
从陀思妥耶夫斯基进入《恐惧与战栗》,这本书就会变得非常容易理解了。我以前误将齐克果看作是意志论者,实在是大错特错。齐克果说,信仰骑士是那极少数人;又说,成为信仰者首先要完成“跃迁”。但是这跃迁到底是什么呢?实际上齐克果并没有给我们清楚的答案,因为他自己也根...
评分 评分对《恐惧与战栗》很费解 对于《恐惧与战栗》,我在2012-01-02下午终于硬着头皮看完一遍。 亚伯拉罕服从 上帝的 指示准备 杀死儿子, 旧约-创世纪 的文本上 的描述 比较短,然而 基尔克果 在 这本书当中,就是 围绕 这个 情节 来展开 论述。 他 铺陈很久,说明 亚伯拉罕的正...
评分这是我读到的最好的译本,译者已经走进作者的文字里去,其前言,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些基尔克果“附身”的感觉。而且这本《恐惧与战栗》属于“经典与解释”丛书,文本与解读并重,不仅有原作译本,还有“附录”部分的解读可参考。非常精彩!
“一个诱引者的手记”的最后一篇:现在她对我的一切抗拒已不再会存在。然而只有抗拒存在的时候,爱情才美好。当抗拒消失,存在的就只是脆弱和习惯……我不想与她告别,对我来说最为厌烦的莫过于女人的眼泪和女人的恳求,这些会使一切改变,但实际上又毫无意义……有件事却是真正值得去知道的,那就是自己是否能带有诗意地从一位少女身边离开,是否能使她变得高傲,以致她以为是她自己厌倦了这种关系。【一个渣男的高阶引诱日记。笔者的灵感来源于柏拉图、歌德、拜伦。】
评分郭郭脑补能力超强的!
评分在信仰被当做镇痛剂来使用的国度,信仰者谁曾因亚伯拉罕式的无限弃绝而恐惧,谁曾在荒谬中感受过身心的颤栗,这是个义士隐匿的时代。
评分围绕着克尔凯郭尔的一生,就是恐惧和孤独两个词。个体存在的本质是孤独;存在的根本任务是选择;选择即选择孤独,即孤独的选择。我体验的孤独,似乎每刻都不一样,如浮云变化难观其形。最直观的感觉是,它是瀑布飞流直下的过程,即内心瞬间的失重,是灵魂想要摆脱肉体的亲密时那种绝望的颤动,是无声的蹉跎岁月突然抛来的回音。
评分浏览,不好说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