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现任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及文明系Edward C.Henderson讲座教授。著有《从刘鹗到王祯和:中国现代写实小说散论》、《众声喧哗:二O与八O年代的中国小说》、《阅读当代小说:台湾·大陆·香港·海外》、《小说中国:晚清到当代的中文小说》、《想像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十九、二十世纪中文小说新论》、《众声喧哗以后:点评当代中文小说》、《跨世纪风华:当代小说20家》、《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历史与怪兽:历史·暴力·叙事》。
在中国叙事文学的研究里,晚清小说一向不受重视。但不论从历史、美学、意识形态及文化生产的角度来看,此一时期的小说所显现的尖力及复杂面向,都足以让人大开眼界。尤其对治现代文学者而言,晚清小说岂止仅代表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阶段;它的出现,还是它的被忽视,本身就已经见证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一端。
本书将晚清小说视为一个新兴的文化场域,撷取晚清小说的四个文类:狎邪、侠义公案、丑怪谴责与科幻奇谈作为欲望、正义、价值、真理四种相互交错的话语,通过这四种话语的重新定与域辩难,呈现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及建构的主要关怀。本书通过对晚清文学历史与理论语境的建构,对被阻碍的晚清小说所包含的多重现代性的挖掘,追寻中国现代文学众生喧哗的起源,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买来一直没有仔细看,这不大半夜写花姑娘么,就把其中说邪狎小说的一段抽出来看了下,颇有意思。66-137页 中国古典文学里有着悠久的描写娼优的传统,盛唐时代,大量诗词、传奇和史料对妓女的描写即为一例。明末清初,优伶娈童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主导人物,国色天香有如李...
评分本文的逻辑 我们所习惯的对于现代文学的切入点在“五四”文学革命,然后以“革命”为标杆审视之前的晚清文学(在某些历史时期甚或是整个古典文学传统),对其进行判断、取舍。于是乎,晚清文学就被简单提纯为“四大谴责小说”,梁启超、严复提倡的政治小说。这种视角所依凭...
评分本文的逻辑 我们所习惯的对于现代文学的切入点在“五四”文学革命,然后以“革命”为标杆审视之前的晚清文学(在某些历史时期甚或是整个古典文学传统),对其进行判断、取舍。于是乎,晚清文学就被简单提纯为“四大谴责小说”,梁启超、严复提倡的政治小说。这种视角所依凭...
评分导论: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清末文人的文学观已渐脱离前此的中土本位架构。 线性历史时间感的渗透 中国文学建立在亏欠的话语上 “现代性”终要成为一种渺不可及的图腾 第一章 被压抑的现代性 ①代表一个文学传统内生生不息的创造力。 ②“五四”依赖的文学及文学史写作的...
评分话得先从2006年下半年说起。那时候我刚获得保送研究生的资格,正是百无聊赖的时候,刚巧中文系来了好些难得一见的专家学者过来讲学。说老实话,之前我对什么叫“讲学”根本没有感性认识,最多也就是道听途说些我系男教员在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的八卦,于是我孤陋寡闻地以为所谓“...
主要是读了导论和科幻奇谭那一章,虽说拒斥线性因果的发展观、但实际上也完成了删除革命的二十世纪的叙事。
评分有被高估之嫌。我总是从这类作家不够简洁的语法中推断出他们的观点其实高明不到哪儿去
评分导论这样几乎照搬《想象中国的方法》……大同小异。
评分王德威在这本久负盛名的著作中,将“现代性”概括为“求新求变”,划分晚清/五四,力求发现被铁板压抑的多重嗓音。同时,他在最后一章联系中国社会迎来现代化转型(主要表现为经济腾飞)时期(90s以后)的小说主题,说明欲望、正义、价值、真理(知识)这四种话语是如何从晚清延续至今,凭此“证明”晚清时期的确有“现代性”在发酵酝酿。但仔细想想,这样的焊接不是恰恰说明晚清的小说乃为后现代风格吗?称之为“被压抑的现代性”,恐怕是考虑到以下两个向度:封建社会下的后现代颠覆求变是进化论中“封建”的下一步“现代”;五四的现代性遗产(比如民族主义)消除这种躁动,所以是“被压抑的”。再推敲一下,此书其实是在自我证明。不过这样新颖的切入文学史的尝试,是非常值得鼓励的。可惜翻译太造作,若无授意,译成这样是不合格的。
评分1970与普遍的五四是现代性的起点不同,提出了五四是晚清被压抑现代性的绝响。不能否认晚清小说对五四的影响,同样五四的先驱性也不能被忽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