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的故事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藝術史 巫鴻 藝術 美學 文化 廢墟 海外中國研究 建築
發表於2025-04-27
廢墟的故事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角度清奇
評分說句不相乾的....真的有譯者可以又譯這種書又譯卡佛啊.....
評分總是欽佩於其獨特的視角以及剝繭抽絲的清晰思路。
評分很清晰的脈絡,把廢墟這個意象在中國藝術史裏的演變講得很透徹。買瞭巫鴻好幾本書,沒想到讀的第一本確是從圖書館藉的。譯者是曾翻譯過《大教堂》的肖鐵,我覺得翻譯得挺不錯。
評分第一章跟《時空中的美術》部分章節重復,但用“廢墟”貫穿全書,理論上還是很有啓發性的
巫鴻,1963年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學習。1972-1978年任職於故宮博物院書畫組、金石組。1978年重返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攻讀碩士學位。1980-1987年就讀於哈佛大學,獲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隨即在哈佛大學美術史係任教,於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的教學、研究項目,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2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並任主任。同年兼任該校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
美術史傢巫鴻最新學術專著力作,中文版與英文版同年麵世。
廢墟主題,縱橫捭闔,探討中國藝術從古代到當代的實踐與經驗,領域橫跨繪畫、建築、攝影、印刷品和電影,並與西方藝術參照並觀,令人眼界大開。《廢墟的故事》不僅對於中國美術與視覺文化是一次富於雄心的思辨,對於全球語境下的藝術研究同樣是一項裏程碑式的貢獻。
傳統中國美術中的“廢墟”在哪裏?在創造現代中國視覺文化的過程中,東西方的廢墟觀念是如何在曆史的對立中得以流布與深化?20世紀以來,當代廢墟美學是如何在過去與未來之間尋找到自身存在的立足之地?
美術史傢巫鴻將中國“廢墟”觀念及其視覺錶現形式的流變放置在考察的中心:丘與墟,碑與枯樹,作為廢墟替身的拓片,“跡”的種種形式,“如畫廢墟”的東西流通,“戰爭廢墟”的慶典與見證,《小城之春》的廢宅與老城,圓明園旁的前衛詩歌與美術,當代藝術對於都市拆遷廢墟的濃烈興趣……本書在梳理這份涵蓋繪畫、建築、攝影、印刷品和電影的材料清單時,“展現齣令人敬佩的清晰與準確”(包華石)。
《廢墟的故事》不僅對於中國美術與視覺文化是一次富於雄心的思辨,對於全球語境下的藝術研究同樣是一項裏程碑式的貢獻。
一个废墟的故事。废墟这个概念在中国美术史的故事。2000年左右,国内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都和废墟有关。废墟艺术的潮流延续不断,标志现代美术的曲线。 在场与缺席。不是绝对的。潜规则是在场与缺席的悖论。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真的事实存在吗?语言的真正含义和潜台词。西方对中国...
評分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3年1月5日 书评人 江山 作为一个对艺术有着浓厚兴趣和基本功底的读者,我仍然觉得巫鸿的新书《废墟的故事》是个有趣但晦涩的,充满学术目的和复杂学术术语的一本论文合集。其实这本书源于1997年作者在一次名为“中国艺术,文学和历史中的废墟”的主...
評分在乌镇戏剧节期间读完了巫鸿的《废墟的故事》。 或许能够机械地将眼前之景一一对应。 东栅是人们预期中的“如画废墟”,干净整洁、古意犹存,当地色彩浓厚的居民似乎也存在其中。不管他们对于东栅是否会产生浪漫主义的喟叹,也不管东栅经历多少的修复、重建和做旧,只要墙粉剥...
評分论文杂集,总给人缺乏诚意的感觉,也是最贵的一本。巫鸿老师的书我基本都买了。这本书是我买的最新的一本,但是东西是最缺乏诚意的一本,内容却不新都有似曾相识之感。远不及《礼仪中的美术》和《时空中的美术》两本,当然也不及《重屏》给人的启发和新意。恕我冒犯,我真的不...
評分在乌镇戏剧节期间读完了巫鸿的《废墟的故事》。 或许能够机械地将眼前之景一一对应。 东栅是人们预期中的“如画废墟”,干净整洁、古意犹存,当地色彩浓厚的居民似乎也存在其中。不管他们对于东栅是否会产生浪漫主义的喟叹,也不管东栅经历多少的修复、重建和做旧,只要墙粉剥...
廢墟的故事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