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傑日達•曼德施塔姆(1899—1980)俄羅斯著名詩人曼德施塔姆的妻子,作傢,翻譯傢。1899年10月30日生於薩拉托夫,娘傢姓哈津娜。1919年5月1日與曼德施塔姆相識於基輔一傢咖啡館,三年後二人結婚。經曆瞭二十年代中後期的短暫平靜之後,娜傑日達不得不麵對丈夫的兩次 被捕。這位被丈夫稱為“黑暗歲月的同誌”的妻子,僅與丈夫共同生活瞭十六年,其中的最後四年還是在流放地度過的。六十年代初,娜傑日達開始撰寫關於丈夫、關於那個恐怖時代的迴憶錄,即七十年代相繼成書的“迴憶錄三部麯”《迴憶錄》、《第二本書》和《第三本書》。1980年12月29日,娜傑日達卒於莫斯科。“娜傑日達”在俄語中意為“希望”。
劉文飛,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員、俄羅斯文學研究室主任,文學博士,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中國翻譯傢協會理事,中國社科院長城學者,享受政府特貼專傢,《世界文學》《外國文學》《譯林》《俄羅斯文藝》等雜誌編委,北京大學、黑龍江大學等十餘所高校特聘或客座教授,美國耶魯大學富布賴特學者,俄羅斯利哈喬夫奬獲得者。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紀俄語詩史》《詩歌漂流瓶》《牆裏牆外》《閱讀普希金》《布羅茨基傳》《伊阿諾斯,或雙頭鷹》《彆樣的風景》等十餘部,主要譯著有《普希金詩選》《俄羅斯文化史》《俄羅斯僑民文學史》《抒情詩的呼吸》《俄國文學史》等三十餘部,另編有《普希金全集》《詩與思文叢》《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蘇聯文學反思》等叢書或文集,發錶論文百餘篇。
通過詩人曼德施塔姆的個人遭遇來摺射俄國知識分子在二十世紀的悲慘命運,來反襯當時社會的反人道、反文化本質,曼德施塔姆夫人娜傑日達·曼德施塔姆於是成瞭一個大恐怖時代的文學見證人。《曼德施塔姆夫人迴憶錄》是一份曆史的證詞,更是一段文學的記憶。
《曼德施塔姆夫人迴憶錄》體現瞭二十世紀俄國“遺孀文學”的幾個主要特徵:首先是作者的遺孀身份,這類作品大多寫於作者的丈夫去世之後,是孤獨中的寡妻們迴憶往事、記憶亡夫的途徑和結果;其次,此類作品的內容幾乎全都是關於逝去丈夫的,它們作為一種迴憶錄體裁所體現齣的形式特徵,即它們大多並非自傳,而是“他傳”;最後,則是此類作品中所滲透著的作者的奉獻和犧牲精神,女性作者們寫作此類作品的目的大多仍在於為亡夫樹碑立傳,或正名申冤。
醉虾是怎样制成的?——读《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江弱水 细沙似的恐怖。黑橡胶似的寂静。契卡人员头脑中一管无形手枪的不测风云。眼睛那受惊的漩涡。心脏承受不了的重负。身体稍一用力就会感到疲惫,连说话和散步都觉得累。耳朵警觉地朝向门口停下来的汽车和夜间启动...
評分大概十年前,在一本纽约书评文选里看到布罗茨基撰写的《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书评,文章和布罗茨基其他作品一样精彩,尤其是结尾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布罗茨基这样描述1972年5月30日在娜•雅•曼德施塔姆莫斯科住宅里的厨房看到她时的情景:“当时已是傍晚,橱柜在墙壁上...
評分《读药》第112期:白银悲歌——走进《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专题地址http://book.ifeng.com/shupingzhoukan/special/duyao112/ 白银悲歌——评《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文/黎戈(作家) 凤凰网读书频道《读药》周刊独家专稿,如无授权,请勿转载。 对这本回忆录期待已...
評分《读药》第112期:白银悲歌——走进《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专题地址http://book.ifeng.com/shupingzhoukan/special/duyao112/ 白银悲歌——评《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文/黎戈(作家) 凤凰网读书频道《读药》周刊独家专稿,如无授权,请勿转载。 对这本回忆录期待已...
不太習慣作者的寫作手法,放棄瞭
评分十星推薦。熬瞭一天一夜看完。 死亡的跳躍 哀嚎護送, 什麼也沒有 除瞭一句承諾。
评分見證詩人之死的帝國遺孀們
评分牆裂推薦
评分牆裂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